碉楼的由来
张志旺/图文
许多去过开平的朋友,都被这里星罗棋布、千姿百态的碉楼所吸引,更感叹其堪称一流的设计、工艺和质量,侨乡为什么建那么多的碉楼?碉楼又有什么作用?
这就要从开平的华侨史说起。
清代中期,开平已有人到国外谋生,世代相传,华侨众多,他们虽然身居异国,但是情系故里,尤其可贵的是他们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创业、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稍有积蓄,便回乡置业兴家、盖房建楼、修桥筑路、立村建埠、兴办教育事业。据史料记载,建国前开平的全部建筑,侨资占80%以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开平建筑史上的兴旺时期,全市各地普遍建造碉楼,主要是"籍避社贼之状",即为"防贼"。当时由于军阀割据,战事频仍,匪贼猖獗,民不聊生。各方匪贼把富裕的侨乡当成"生财之地",经常打家劫舍,掳人勒犊,谋财害命,造成无数惨案。不少华侨、归侨及其眷属,被匪贼害得家破人亡,苦不堪言。于是海外华侨和故里的乡民联合起来,以数家或以村为单位,集资建造公用碉楼,较为富裕的华侨、归侨则独自兴建碉楼。从此侨乡乡民把贵重细软藏进碉楼每当傍晚便扶老携幼躲进碉楼,以保安全。并购置枪械,一旦发现贼匪,便凭楼抵抗。碉楼建造高峰期全市多达3000多幢,后由于诸多原因大量废弃,现存1466幢,分布城乡,每一村庄和墟镇都有碉楼,少者1-2幢,多者10-20多幢。碉楼的装饰艺术,是华侨汲取侨居国度的建筑色彩和风貌,结合中国建筑特点而设计建造的,其模式多达100多种,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硬山顶式、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别墅式、庭院式、古罗马式、中东式、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堡垒式、土耳其回教式、教堂式等十多种。
碉楼是开平侨乡一大特色,也是全国碉楼最多的地方。
碉楼是一幅舒展的侨乡风情画。
碉楼是一部浓缩悲壮的华侨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