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派 支 抗
周 晞
还是在十五年前,看到上海摄影家协会的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朱钟华老师在《大众摄影》杂志上介绍支抗先生的海派摄影作品时,对什么是“海派摄影”,概念异常模糊。
友人说,“海派,是近年来倍受关注、也倍受争议的话题。”“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概念宽泛、内涵和外延都无从严格界定的命题。”而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给“海派”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以上海为代表的京剧表演风格。泛指上海的风格和特色:如海派川菜、海派服装。”
时隔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想,“海派”的定义也应该换装了!如果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上海雄踞龙盘,将海派“海”在上海,无可非议。随着改革大潮的推进,沿海城市的发展,今非昔比,又随着海外资本的进入,海外文化的潜移默化,有目共睹,能不能将“海派”延伸得更宽泛、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准确?固然,这是权威研究的事情了。无论权威人士、权威机构在海派问题上态度如何暧昧,表态怎样回避,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许德民先生在《坦然另类和时尚的同谋-----谈海派摄影的新世纪走向》坦诚地说:“上海文化被世人称之为海派文化,上海摄影也自然就成为海派摄影。开放意识、创新理念、多元风格、精致品质、和世界先进文化接轨是海派文化的精髓所在。上海摄影占天时、地理、人和之优势,理应成为中国城市摄影的先导。海派摄影的旗帜,也应该在21世纪的上海,重新招展自己的光辉。”我权当是许德民先生对上海的期盼和激励,因为,谁都明白,领袖不是自封的;我还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海派”的定义准确与否,上海的摄影家已经用实践不断诠释“海派”!支抗先生就是这绚丽浪花中的一朵。
我是在上海卢弯摄影协会的一次派对中认识支抗先生的,精瘦的身躯,高度的近视,言辞不多的绅士风度,给我留下第一记忆;在《凡夫影事》二十人的摄影联展上,我首次零距离接触到支抗先生的作品;在《85影象》的摄影联展上,再次揣摩支抗先生的四幅让人震撼的照片;在几次跟班的外出采风中,直接领教支抗先生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和一往直前的创作激情,日渐感到,在他的身上具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爆发力,具有一种摆脱陈规旧俗放浪不羁的野性,具有一种来自日耳曼角斗士的豪放和香榭丽舍浓郁芳香的浪漫。
或许和他的职业有关,支抗先生作品的构图,十分吝啬,丝毫没有浮笔浪墨,犹如支抗先生虽然瘦骨零丁,却取精用弘,精妙绝伦,似乎天生的一副近视,是专门用来为他挑肥拣瘦的!几十年上海人民照相馆国家特一级暗房师的职业,练就了惜纸如金、取精用宏的严谨素养和风格。当他放弃专业经商,又从商业改为捡起业余相机拍照,从使用海鸥DF、潘太克斯、玛米雅、哈苏等传统相机到现今使用的佳能EOS20D、佳能EOS5D数码相机,虽然涉及了广告、房产、人像、模特、舞蹈、风光、纪实等众多摄影领域,他始终追寻一个准则:认真。他认真地按下每一次快门、认真地筛选已经获取的每一张照片、认真地在已有的原始素材上充分提高……
最近,我有幸欣赏到支抗先生拍摄的2007艺博会上的即兴作品,支抗先生用极其敏锐的眼睛、似乎信手拈来的照片,帮助我更加理解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关于构图的阐述:
“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必须严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间的联系。摄影隐含有辨识功能,就是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眼晴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体,聚焦其上。照相机的任务,只不过是把眼睛所作的决定记录在胶卷上而己。……在摄影作品中,构图实际上就是眼睛所见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时组合和有机组织的结果。由于内容和形式是不可能分割的,因此,构图是不可能事后补上的,不可能作为一种补贴在基本素材之上的事后设想。换句话说,构图必须具有必然性。”
图yb031,画面上性感女星麦当娜和毛泽东的头像前,有一座融化了的桂冠,这样的组合是不是展览会的精心布置,我不须知晓,就支抗先生的拍摄画面来说,的确是“建立起形式之间的联系”“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产生“眼睛所见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时组合和有机组织的结果。”
我们可以在支抗先生的所摄画面中,产生许多的联想:一位是当红的拥有数亿歌迷的世界顶级歌星,一位是拥有十几亿粉丝的神话领袖。跟二百多位情人上床的性感女星麦当娜,完全可以讥讽不长胡须的毛泽东性无能,而不可一世的毛泽东则眄视麦当娜的颓废和放荡,乃至可以动用他的外权,灭其九族,他们是擦肩而过的不同年代的头顶光环的人物,红及一时的皇冠,虽然辉煌不在,但是他们自己书写的历史却名垂千古,融化了的桂冠上,流淌着的或许是眼泪,或许是血迹,也或许是……,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联想两位人物所面视前方的两柱黑色的雕塑了……。支抗先生的不经意的一拍,将我们带入跨越地域、跨越时空、跨越历史的瞬间,享受“开放意识、创新理念、多元风格、精致品质、和世界先进文化接轨是海派文化的精髓所在”的画面,尤其是在具象和抽象作品同时摆放的空间里,我们的注意力会倾斜在抽象的作品上,时而产生不可抑制的思绪。
布勒松认为:“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
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支抗先生在他的画面里,力表布勒松的观点,尽情地诠释了布勒松的思想!摄影原本就是外来品,当我们玩得高兴时,还是回过头去读一读海外的经典,再根据自己的特长,发展所谓的洋为中用,扬长避短,“海派”还是姓海,海纳百川!支抗先生别具一格地创造了凝聚空间、时间四维于一体的平面海派作品。
当人们热衷数码时代的创作,支抗先生却玩起了针孔摄影,这个150多年前的海派技术,在21世纪的今天,针孔相机会产生什么样的时效?图0003就是支抗先生用针孔摄影相机在江南造船厂的旧址上拍摄的,您不会惊讶吧?铁锚栓在铁链上沉向海底时,巨轮才会抗击巨浪,铁链只有依附铁锚的重量,才能够显摆它的长度和韧劲,摄影无论如何地发展,基本功才是唯一的资本,支抗先生的海派摄影的力度,正源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