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退休对联说起


     2010年2月13日,我满60周岁。在庆贺生日和退休的宴会上,面对领导、同事、家人、朋友,我给自己出了一副对联,上联:退而不休发挥特长;下联:忙而不累服务社会;横批:快乐摄影。大家拍手称好,说贴切、时尚、有意义。从那时起,我就努力按照对联的内容去做,一年来感受颇深、收获频多。
     我于1968年参军入伍,在铁道兵第六师、第五师(后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公司)长期从事宣传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就接触了照相机,对它在咔嚓之间凝固影像,还原景色,感到非常神奇,爱不释手。不过那时靠自己的津贴费(工资)买不起相机,每次都是从别人那借来玩。1977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铁五师政治部宣传科工作,逐步接触了120双镜头的上海、海鸥牌相机。八十年代后,又接触了135单镜头的玛米亚相机等。我向专职摄影干事请教摄影技术,后来订阅《摄影报》坚持自学,有了不小长进。那时使用胶卷,非常在乎拍摄成本,舍不得多按快门。定光圈、速度,取景、构图,反复考虑,直到满意才曝光。当时部队在新疆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我到施工现场拍摄指战员们施工、学习、生活的场面。回来后,在暗房冲洗胶卷、放大、上光、剪裁,把照片贴在连队的宣传栏里,有影响的发往报社,陆续在《铁道兵》报、《战胜报》、《解放军报》、《新疆日报》等报刊发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九十年代,我自费购买了理光相机、美能达700相机。2005年又买了数码佳能20D,配了三个镜头。
     在漫长的筑路生涯中,我参加过新疆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北疆铁路、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库尔勒至喀什段)、南同蒲铁路、南昆铁路、兰新铁路复线、京沈客运专线、北京广线技术改造、青藏铁路、神(木)延(安)铁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等多条铁路以及郑汴洛、沪蓉西、浦南、海滨大道等多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采访。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了数千幅摄影作品。期间,我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几届《大路》影展和《全国铁路职工摄影展览》中,《和平之路》、《火车来了》、《战风雪》、《老司令员来到我们中间》等作品还分别获得铜奖、优秀奖等。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大型画册《王震》,还采用了我的摄影作品《永恒的瞬间》。
     凭借多年对铁路、公路建设工地的熟悉和对摄影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对火热施工现场的留恋和对建设者的辛勤劳作的情结,使我难以停下脚步在家休息。去年春节期间,自己花三万多元又升级了设备,购置了佳能5DⅡ,配备了24—105、100--300镜头,还买了新型三脚架、全色彩平衡镜,以及东芝笔记本电脑。设备齐全了,从三份开始就全副武装出发了。我首先就来到四川金堂的达(州)成(都)铁路和湖北恩施的宜(昌)万(州)铁路,在高山丛林中奔走,拍摄桥梁、隧道、铺轨、架桥、整道。之后到过江苏、上海、山东、河北、天津,黑龙江,去过沪蓉高速公路、济阳黄河公路大桥、南京长江隧道江心洲大桥、上海凇辛高速公路、哈(尔滨)齐(齐哈尔)客运专线、曹妃甸跨纳潮河管廊工程、公路工程、天津集疏港公路海河大桥、临港立交桥、海滨大道子牙新河特大桥、天津地铁、郑(州)西(安)客运专线等等,爬桥墩、钻隧洞、上楼顶、涉河流,拍摄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美丽壮观的建筑物体。那些桥梁、隧道、涵洞、挡墙、车站、场房、路基……都有自身独特的建筑语言,我在现场尽量理解揣摩设计者们的构思理念,观察体验建设者们的创造劳作,然后用自己的摄影风格来诠释。每天上午和下午用二三个小时跑工地,中午和晚上把储存卡的照片拷到电脑里,选片、利用Adobe Photosh软件进行整理。一年来我拍摄了数万张照片,留给工地作资料、办板报、出画册、印挂历,并撰写稿件发往报社、网站。在《中国日报》、《中国交通报》、《中国铁道建筑报》、《人民铁道》报、《今晚报》、《每日新报》、《渤海早报》、《唐山劳动报》、《洛阳晚报》等报纸刊用58幅;在《人民网》、《中华铁道网》、《中国铁建总公司网》、《 中铁十五局网》、《华龙网》、《北方网》、《搜狐新闻》、《中国唐山网》、《塘沽在线》、《环渤海区域网》等数十家媒体,刊用168篇,采图片446幅。其中两幅还在《中国铁道建筑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通过自己的拍摄,记录了各条铁路、公路,尤其是高铁时代、高速公路的建设进程,有力地宣传了国家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讴歌了广大建设者可歌可泣的的动人事迹,树立了施工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退休的一年里,在摄影采风的进程中,《中国摄影报》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是 “感动20年优秀读者”,报社赠阅的每一期报纸我都认真阅读,而且是从头到尾逐版逐条地看,重要的内容划上标识、符号,精彩的部分还抄录在笔记本上。从中我品尝了信息大餐,得到了全面均衡的摄影养分;接受了正确的舆论导向,领略了摄影的新理念;借鉴了先进经验 ,学到了摄影技术,掌握了摄影语言、要诀、技巧;眼界更加开阔,功底更加厚实。尤其是近几个月,每周都收到两期《中国摄影手机报》,无论我采风到哪里都能与她结缘携手,及时获得新鲜的摄影资讯、实用的摄影知识、精彩的图片欣赏,既不寂寞,又汲取营养,成为我行走祖国四面八方的好伴侣。
     总之,一年来,我不停地奔波在各个铁路、公路建设工地进行摄影采风、新闻报道,记录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宣传了施工企业的生产业绩,彰显了广大建设者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受到建设单位和参建职工的热烈欢迎。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广交朋友、心情舒畅,锻炼身体、充实生活,真可谓一箭多雕、一举数得。如今,这样的快乐摄影生活才开始,这幅对联将延续在我今后漫长的退休日子里。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