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炮楼

     自清末始,徐闻县就成为雷州土匪的主要巢穴,极盛时约5000余人,他们潜伏在深山密林,为非作歹,残害村民, 在18年的匪乱中,全县28万人口有19万人被杀、5万多人被迫流落异乡。800多条村庄被完全毁灭,上千户人家被杀绝种。当时的国民政府多次派兵围剿,民间则各自组织民团,购枪枝,建炮楼自卫.
     炮楼,又名碉楼。它是徐闻山土匪为患时期乡间建筑规模状观、结构独特的用来防贼抗匪的一种工事。炮楼是用砖石、木材、灰沙建造的。楼墙边长一般50—70米,大小视村中人口多少而定。外墙高8米以上,厚60—80公分,用糖灰拌沙和细琢的青石严口密砌,用一般的竹梯和木条是不容易爬上顶的。墙顶四周沿着内墙砌有走廊,外墙筑防身墩和枪眼孔。
     炮楼在矗立村中,枪眼孔四向,有如警惕的眼睛,虎视眈眈,十分威武。一村一旦发现山匪来袭,则吹响牛角或鸣枪为号,四邻村庄的民团就来阻截围击。有钱人家,则在自家楼顶,筑有小碉堡自我保卫。
     民间炮楼的兴建,对防御和抵抗山匪的劫掠,保护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炮楼原在徐闻遍地皆有,后因山匪被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逐渐被拆毁,遗留不多,笔者走遍徐闻,只有少数乡村残存。现记录在案,以留后人印象。

       

保卫祠堂的炮楼

槟榔端庄公祠四角炮楼之一

具有枪眼的小碉堡围楼

塘西村古炮楼

原辖徐闻的青桐洋炮楼

在北潭小学内的古炮楼

竹山村炮楼

自家楼顶的小碉堡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