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对三峡石的钟爱,对三峡人民的赤诚,对三峡变迁的高度历史责任感,数年如一日,脚步如弓,追星赶月,活跃在大三峡的深谷龙潭之间,在三峡工程蓄水前,抢救拍摄了数千幅珍贵的三峡石照片。

一个交流干部的三峡情怀
记者 冯浪涛 文/图


    众里寻她千百度
    《诉说》、《将军布阵》、《群仙聚会》、《凤凰涅磐》……眼前这一幅幅生龙活虎的象形奇石照片,令人惊叹,让人仿佛近距离地触摸到了那一个个,一群群奇崛、顽强、火热的生命。
    这鲜活的生命,栩栩如生的三峡石画面,不是出自雕塑家的刀下,也不是国画大师挥毫泼墨的杰作,而是出自长江三峡那深谷龙潭的大自然之中,出自一个业余摄影家——重庆万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余天奇之手。
    其实,让人啧啧称奇的,还不仅仅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在于发现它的人不是三峡人,或者说根本就算不上重庆血统的人,他是从四川省通过干部交流到万州的;拍摄它的人也不是一名专业摄影师,而是一名党政干部,涉外执法部门领导。
    年过半百的余天奇,祖籍四川简阳,18岁入伍,曾在空军航空兵部队任机械师、政治指导员、干事等职;1985年转业到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办公厅任副处长;1990年调内江商检局任办公室主任;1993年交流到万县商检局任副局长;1994年任局长、党组书记;1999年“三检合一”机构改革,任万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至今。
    他是一名优秀的交流干部,从经济较发达,生活条件较好的四川内江交流到万州已近11年了,这么长时间交流,在重庆乃至全国交流干部中也是为数不多的。但他说不后悔,见证了三峡,参加了三峡建设,就像当兵的遇上打仗一样,是一生中的幸事。他主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5万多批,货值近60亿人民币,全部保证了质量,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安全。他把守卫国门与热情服务有机融合,利用检验检疫自身人才、技术、信息优势,潜心调研,为万州及其周边县市党政领导发展经济出谋划策,努力将库区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由他主持完成的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唯一的一个局级机关的移民迁建和搬迁,其办公楼设计新颖,装修精美,庄严气派,投资省,效果好,被誉为“全国检验检疫系统镶嵌在三峡库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职工住宅创造了优美的生活、人居环境。在万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0余年的任上,余天奇强调从严治局,加强全面建设,他所领导的单位连续10年保持了万州区“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级最佳文明单位”,2001年,被授于“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他又是一名优秀的科技专家,他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哪一行都有丰硕成果。他对中国茧丝绸业发展战略有着深刻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独树一帜,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数篇被分别评为全国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其业绩已入编《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辞典》、《中国世纪专家》、《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辞书。
    余天奇在参加如火如荼的三峡建设中,深深的爱上了三峡。这种酷爱,甚至是三峡人难以理解的,三峡已融入他的生命之中。世界书画艺术家陈文福与他题字“三峡石,三峡情,三峡人”,赞誉他拍摄三峡石,产生三峡情,不是三峡人,胜似三峡人。他交流到万州已10余年,上级领导多次以工作需要为由没让他走,他服从了组织。然而,三峡的神奇吸引力使他变得心情平静,留下来也显得“自觉志愿”,甚至“无怨无悔”了。
    他告诉记者,7000万年以前,三峡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一场名叫“燕山运动” 的地壳运动,将大海变成了陆地,地壳向上隆起,逐步形成了著名的巫山、大巴山大山脉。在远古时候,长江曾向西流入古地中海,因喜马拉雅山的隆起,迫使其转向东来,奔泻4300多公里后来到三峡地区,以每秒钟七八万立方米的巨大能量要冲出去,群山却聚集所有力量要卡住它,这种山体隆起与江水下切的生死搏斗痛苦悲壮地进行了漫长的6000多万年,直到200多万年之前,长江终于胜利了,江水以无坚不摧的威力,硬是将群山切开道道深深的大峡谷,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1995年冬天,独具慧眼的余天奇出差路经三峡,意外地发现了神奇的三峡石。当时,船上的旅客们正在云雾中翘首观赏神女倩影,余天奇却低头看见彼岸江边一片朦朦胧胧的石林景观,充满着神秘与诱惑,他一声惊呼:“真是天赐的美景呀!” 心里顿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感慨。
1996年春天,余天奇特意乘船从云阳到奉节到巫山到巴东到秭归,全程考察了三峡岸边岩石景观,他被这精美绝伦的三峡石奇观所吸引,所感动。
    可是,这千古奇观,却要在短短的几年后永远消失在三峡水库的浩淼水波里,作为一名业余摄影家,如不及时抢救拍摄,将对后人,对历史,对世界,对人类留下千古遗憾。余天奇忧心如焚,他要与时间赛跑,赶在三峡蓄水前,拿着照相机、摄像机去完成一项前无古人的事情,去记录那千古一瞬,把奇绝的三峡石留给人间。有了这样的理念,他就觉得自已肩上的责任重大,从此下决心走近它。
    痴情独钟三峡石
    谈到余天奇拍摄三峡石的来历,就不得不再说说他对三峡石独特的见解。

    余天奇说,长江三峡全长192公里,其中差不多一半是宽谷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大峡谷不足100公里。三峡石主要分布于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至巫山县大溪8公里的瞿塘峡和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约35公里的巫峡江段上,西陵峡受葛洲坝水库水位上涨的影响,三峡石不再出露。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令无数古今中外游客倾倒。然而,当人们坐在高高的大轮船上,或在涨水季节,或在雾中雨中仰望夔门雄姿,翘首寻找神女诸峰时,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观赏三峡另一绝妙景观——三峡石的良好时机。因此,全世界的大多数人甚至多数的万州人是不曾见过三峡石的。
    余天奇告诉记者,三峡石又名“三峡水石”,是指平时淹没于长江水中,冬春水枯时节才露出水面的三峡岸边的奇特岩石。而过去人们所认识的“三峡石”,多为长江上游冲下来的,暂时停留在忠县、万州、云阳等江段上的鹅卵石,虽然有相当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但它不是三峡产生的,也不是三峡地区特有的,将其称之为“三峡石”,是欠妥当的。真正的三峡石,应产生于三峡,存在于三峡,其他地方没有而三峡地区特有。三峡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互相联系的基本条件,一是固有特性的岩石,二是江水的巨大冲击能量。三峡地区多为三叠系石灰岩和中生界砂页岩,岩石经长江水千百万年的撞击、冲刷、雕镂,才形成了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的三峡石奇观。三峡石就是三峡地区固有特性的岩石与具有巨大冲击能量的长江江水千百万年相互作用的结果。她恢宏的气势,壮丽的景观,就像三峡这棵大树上的簇簇鲜花,她的精、秀、俊与大三峡的雄、幽、险绝妙结合,成为三峡旅游经典景观之一。
    1997年初春,余天奇把拍摄三峡石的计划变为行动,有备而到三峡,探密三峡石。他或在小船上贴进岸边岩石细细观察;或上岸而去,在石坡、石梁、石峰、石岭之上,在石沟、石槽、石缝、石窟之中,从石头的质地、色彩、形状,单个与群体组合,在峡谷中的分布,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与评价。
    在千沟万壑,丛丛石林间,余天奇惊奇万分,喜出望外,这些蔚为壮观的三峡石千姿百态,如诗如梦,俨然是大自然用几百万年的时间精雕细琢以石头建造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宫殿。这些三峡石或似波涛汹涌,万马奔腾;或似涓涓细流,轻柔飘逸;或似国画雕塑,品位无穷;或似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或似山川河流,气势磅礴;那纤夫拉船在岩石上留下的道道深痕,就像祖辈们张开大嘴悲怆地对天长啸。
    置身于这艺术宝殿之中,余天奇油然而生的是对三峡人民的深厚情谊,他自然地感悟到,傲骨铮铮的三峡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与自然抗争,繁衍生息,艰难地走向进步与文明,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三峡石从一个侧面见证着地球的历史,见证着三峡人类的历史。只可惜,经数百万年才形成的这世界奇观,在2003年6月三峡工程二期135米水位时,将全部地、永远地淹没于三峡水库的深水之中,人类的大多数还来不及看上它一眼,它就永远和人类告别。
余天奇感慨万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他以崭新的角度记录三峡,研究三峡,宣传三峡,激励人们建设三峡的信心;促使他克服重重困难,拍摄三峡石,他要让美丽的三峡石浮现在他的照片上,他要让这绝妙景观永远留在世人的记忆中。
    为尹消得人憔瘁
    拍摄三峡石,说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

    因三峡石主要分布在瞿塘峡和巫峡窄谷深处,离开小渔船几乎无法拍摄。而且,夏秋水涨,景观被淹;冬天多雾,峡谷深处雨雾朦朦,不具备拍摄的基本光线条件。只有每年3月才是拍摄的最佳时机。作为一名工作繁忙的领导干部,他没有专门的摄影创作时间。为了完成拍摄三峡石这件前无古人的大事,从1997年春天开始,余天奇每年都利用周末时间,星期五下午下班后,他背上摄影器材,匆匆从万州乘船东下,第二天早上到达奉节或巫山,往往顾不上吃早饭,就马上租上小打渔船进入峡谷拍摄。星期天坐一整晚的船,赶在星期一早上回局上班。
    峡谷深处,风急浪高,若遇大轮船相会,小船更是狂颠不止,在船头拍摄,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江中。为了以最佳角度拍摄贴近水面的幅幅壮丽景观,余天奇时而顺江而下,时而逆江而上;时而靠近岩石,时而拉开距离,让船夫尽可能减慢速度,控制颠簸,迅速按下快门,以高超的摄影技术,拍下了幅幅壮丽的画卷。他经常离船登岸,手脚并用,攀上悬崖绝壁,以独特的角度,拍下那些罕见的奇异景观。
    为拍摄三峡石,余天奇先后磨破了几双皮鞋,多次见到石峰、石壁上的美景就往上攀爬,拍完了转身一看,脚下一片惊涛骇浪,上去艰难,下来更是难上加难,稍有不慎,一脚踩空,就会葬身江底。 由于来回时间紧,他往往顾不上带水和食物,巨大的体力消耗,往往使他饥渴难忍,不得已,只好寻找石缝中的山泉解渴充饥。2000年3月的一天,余天奇和船夫都没有吃早饭就进了峡谷,在那绝景的诱惑下,他在石坡上跳来跳去,在石缝中穿进穿出,在崖壁上攀上攀下,摄影、摄相换来换去,不停地拍摄,汗流浃背,体能消耗特别大。到了中午,他已筋疲力心,口干舌燥,饥饿难耐,无饭吃,无水喝,无奈之下,船夫只好领着他找到一石缝中的清泉,喝饱了解渴充饥。
    2002年11月,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余天奇因公出差去福建,不幸途中遭遇车祸,左踝关节骨折,住院到2003年3月,伤还未痊愈。可是,2003年6月,三峡工程即将蓄水,那些绝世景观就要永沉江底。余天奇心急如焚,说什么也要去向三峡道个别,抓住最后的机会补拍一些尚不近人意的画面。2003年4月12日,当余天奇正在小渔船头聚精会神地拍摄瞿塘峡口岩石风光时,一艘大轮船相向而过,巨浪铺天盖地而来,将他掀翻在船板上,幸亏没有摔进江中,但厚厚的衣服全被江水湿透。随行的妻子心疼地说:“你这次来告别三峡,差点告别了人生。”
    功夫不负执着的人,余天奇经长达8年的不懈努力,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劳动,光是车船食宿杂费,就有一大叠,还不算没有发票的,这些都得从他微薄的工资中开销。他的摄影技术已练得十分精湛。经过10余次进峡谷拍摄,上千幅精美的三峡石照片诞生了,那可全是绝版照片,稀世珍品呀。2000年国庆节,万州举行职工摄影展,余天奇以《三峡石奇观》为题,展出了20幅三峡石组照,在他写的“前言”中,第一次喊出了“这是真正的三峡石!”,引起了摄影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在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他的《永远的三峡石》专题摄影展在万州隆重举行,数万群众观看了展出,万州电视台、重庆卫视台予以播出。万州有线电视台将他的三峡石摄影作品制作成《请您欣赏》,连续七个月滚动播放,使万州人饱了眼福。今年6月,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聚集西部全国摄影电视大赛”,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6月24和25日连续4次播放了他的三峡石优秀摄影作品,7月23和24日,连续5次播放了他的三峡石优秀摄影作品赏析专题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余天奇的三峡石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填补了空白,不仅让世人可以继续欣赏到已沉入江底的精美绝伦的三峡石奇观,获取巨大的艺术享受;而且为今后人类研究三峡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与变迁,江水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刊载于2004年7月25日《三峡都市报》)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