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直说

 评影赛不接纳电脑制作作品
於联明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不少的电脑制作作品也在各级各类影展、影赛中频频亮相,崭露头角,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当今为数不少的影展、影赛中,却旗帜鲜明的打出了“不接纳电脑制作作品”的杏黄旗,亮出了一副令电脑图像作者望而生畏的面孔,大有一种将电脑图像扫地出门、打入异类的架势。这令笔者不寒而栗:电脑制作作品着谁惹谁了?电脑制作作品可否进入各级影赛?在被称为“读图时代”的今天,我们摄影界很有必要对此问题展开一场大讨论。
    摄影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拍摄者使用照相机,通过胶卷的感光作用,拍摄实物影像,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客观性、真实性、现实性是其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这是传统意义上摄影的一般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赛不接纳电脑制作作品自有其道理:
    其一,电脑制作作品不是使用照相机和胶卷拍摄的,而是通过电脑制作的,故不能称之为摄影作品。
    其二,电脑制作作品有悖真实性原则。
    其三,电脑制作作品的制作技术与传统摄影技术(拍摄、暗房制作技术等),大相径庭,无可比性。
    其四,电脑制作作品参赛,会扰乱业已制定的评选标准,容易引起摄影界的矛盾、纠纷。
    由此看来,影赛不接纳电脑制作作品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如果我们站在辩证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上述做法又似有诸多不妥之处:
    首先,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拓展了摄影领域,对传统摄影提出了挑战,这就为摄影界提出了一个为新世纪“摄影”这一概念重新定义的严峻课题。
    摄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艺术创作的繁荣而不断发展、繁荣。自1839年达盖尔银版法摄影术公诸于世以来,摄影不断得到方方面面的发展。如果没有光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色彩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也不可能取得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让摄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主要表现在:1、摄影器材多样化。数码相机、数码摄录机、彩色打印机、数码彩色冲扩设备的出现及日新月异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相机的一统天下,为人们获取照片提供了更多的方式。2、记录媒体多元化。数码储存卡(棒)、电子胶卷、数码录像带、CD-R、CD-RW、MO等新的图像记录方式,打破了单凭胶卷记录图像的方式,为照片的拍摄和存储拓展了空间。3、传播方式多维化。照片、报刊图片、摄影印刷品等传统传播方式变得质量更高、时效更强、影响更大。网络传播、电视传播、光盘传播等形式为摄影的传播开辟出了广阔的路子,成为摄影传播、交流和营销不可缺少的载体。4、创作手法多重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各种软件的开发、应用为摄影创作提供了更加灵活、方便、快捷、科学、多样的创作手法,从而完成在传统摄影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工作。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当今摄影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包容传统摄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影视技术于一体的“大摄影”的新概念正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理解和接受。因而,作为当今世界的现代摄影人,对待电脑制作作品要正确认识、区别对待,不应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其一概封煞,列入另册,打入异类。
    第二,从电脑制作作品的产生过程看,它也是包含着摄影家艺术劳动结晶、艺术创造力、发挥力的艺术产品。摄影家的主观能动性贯穿于作品的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全过程。因而,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应该具有与传统摄影作品同样的艺术地位,不应由于电脑加工而受到歧视和冷落。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区别一个概念的问题,即“电脑制作作品”与“电脑制作摄影作品”的区别问题。
    电脑图像制作技术、影像制作技术的产生及发展,为人们步入辉煌的图像世界、影视世界不断缩短着距离,从而为越来越多的电脑爱好者制作电脑作品创造着条件,于是众多的“电脑制作作品”应运而生。例如,通过Photoshop、我形我素等软件加工制作的平面图像,通过3D Studio MAX等软件加工制作的三维图像及动画,通过Premiere等软件加工制作的影视片等等。在这些电脑制作作品中,鱼龙混杂,良莠并存,真伪难辨,类别复杂。因而,这里的“电脑制作作品”,不应是我们摄影界在观念上使用的概念。我们使用的“电脑制作作品”,确切地讲应该叫做“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即通过数码相机或传统相机拍摄后,由电脑加工处理的摄影作品。我们摄影界对“电脑制作作品”的理论探讨,也只能在“电脑制作摄影作品”领域里进行,否则是毫无疑义的。
    从电脑制作摄影作品的情形看,大致有这样几种:1、通过数码相机拍摄后输入电脑,作者直接打印照片,或送入数码彩扩店直接冲扩、放大。2、用传统照片或底片,经扫描输入电脑,再经过技术处理后打印成照片。3、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在电脑中经过技术处理后制作成作品。4、数码相机拍摄素材、传统相机拍摄素材与其他素材(如图库)融合在一起制作的作品。
    从电脑处理的技法上来看,基本上有这样几种:1、不改变作品原貌,直接打印、冲扩或放大。2、仅在作品的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构图剪裁上作简单处理。3、对作品进行变形、变化、色阶调整等技法处理。4、在原作中插入其他素材,再作相应技法处理。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脑制作摄影作品,与传统摄影作品的后期制作的创作过程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手法不同、使用工具不同、效果不同。相同的是,后期制作都是摄影家为表现作品主题而进行的主观劳动和艺术再创造。不同的是,电脑制作摄影作品手法更灵活、工具更快捷、效果更突出。因而,我们应积极培育这一新的艺术创作方法不断成熟、日臻完善,而不应不加思索的横加指责、任意扼杀。
    第三,拿电脑制作摄影作品的技术含量与传统摄影作品的技术含量相比,前者绝不亚于后者,并且前者具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综合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认为电脑制作摄影作品是“小儿科”,是一种误解、曲解或不了解。
    传统摄影从拍摄、冲扩到暗房制作 各个环节都包含着技术。现代智能相机的自动聚焦、眼控聚焦、多种测光模式、曝光模式、用户自选功能,彩色冲扩中的色彩校正、冲洗工艺,黑白暗房制作的反差调整、温度掌握等等无不需要技术。而电脑制作摄影作品,不仅要求作者具备上述知识,更需要具备电脑操作技术、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使用技术、电脑图像处理软件使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因而,数码相机是对传统相机的发展,电脑制作摄影作品是对传统后期制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摄影作品与电脑制作的摄影作品都是摄影作品,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只是一种后期制作——同传统的后期制作一样的技术手段,只不过它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并且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方便快捷方面已大大优于传统的技法。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强抱住传统的僵尸不放,而拒电脑制作摄影作品于千里之外?
    第四,从各级影赛评选的标准看,一般仅限于对传统摄影作品制定标准,而对电脑制作的摄影作品却没有制定。这恰恰说明了当今摄影界存在的弊端:对当今摄影创作现状缺少必要的研究,对各级各类影赛缺少全面的把握。我们不知道影赛拒收电脑制作摄影作品,是主办者不懂电脑图像,还是怕评委不懂,或者是为传统摄影作者有意开的绿灯?如此将电脑制作摄影作品拒之门外的做法,势必会在影赛中形成不正当竞争,从而严重影响摄影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影赛中不接纳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在思想上是一个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在行动上是一次对新生事物的阻碍,在历史上是一种影响新世纪摄影事业发展的罪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永远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没有必要去干画地为牢、螳臂挡车 的傻事。
    那么,影赛对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应报何态度呢?笔者认为规范、理顺、引导才是我们应做的。
    其一、规范:各类影赛对传统摄影作品、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兼收,在文责自负、肖像权、著作权自负的前提下,对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类作品真实性问题提出明确具体要求。
    其二、理顺:对传统摄影作品、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同时参赛的规律逐步摸索,亦可采取先分类评比,再逐步向统一评比过渡的办法,使两者并驾齐驱、相得益彰、逐步融合。
    其三、引导:对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如何突出主题、避免使用素材中的侵权行为、重制作技法但不唯技法等问题进行因势利导,逐步提高电脑制作摄影作品的艺术含量,努力使之走向成熟。
    中国有句古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电脑制作摄影作品,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无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毕竟要成长壮大。
    “自己的孩子自己抱”,电脑制作摄影作品不该是没娘的孩子。
    摄影界,快抱回你的孩子!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