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礼佛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1961年,龙门石窟(含东山白居易墓)即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嗣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断续营造达500余年。现有伊河两岸山崖峭壁间的两千余座窟龛和十余万尊佛雕多数为北魏和盛唐两个时期的雕刻作品。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传说,有一年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皇宫中。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观其美容,夸赞道:“梓童(皇帝对后妃的爱称)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也。”
    武则天听后暗自高兴,嫣然一笑,对高宗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依妾之貌开窟造像,永遗后世?”
    高宗听后,龙颜大悦,高兴地说:“这有何难?”于是一面命画工替武则天画像,一面命人在龙门西山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奉先寺。为了把这座雕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钱。
    大佛雕好后,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因此,这尊像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义也一样。当地老百姓至今还把卢舍那佛叫“武则天像”。
    公元690年,武则天废了唐睿宗后,自己当了女皇,改国号为周,自称是“圣神皇帝”。武则天运用她的文功武略,整垮了反对者,打败了徐敬业、骆宾王,取得天下太平。为祈国泰民安,武皇每年都去龙门西山朝拜,史称“武皇礼佛”。下图再现了“武皇礼佛”的盛况。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