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里古城>>
在贵州锦屏县西南边缘,有一座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隆里古城,城区面积约48174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3280人。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后几经修筑,形成现有风貌。古城的整体轮廓近似长方形,设东南西北四道城门,东门称“清阳”门,南门称“正阳”门,西门称“迎恩”门,北门闭而不开。城内以原千户所衙门旧址为中心,往东、西、南三个方向修建三条主街,为城镇的主要骨架,三条大街又分出六条巷道,街巷把整个城区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九个居住区域,此即当地俗称的“三街六巷九院子”。街道均用鹅卵石铺成龟背形花街路面,镶嵌出各种图案,以娱蚣、古钱币居多,历经数百年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而且天晴不灰,天雨不泥,雨后进入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现存古城,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要,是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其防御体系设计十分精密,城墙四周挖掘有护城河,街巷交叉均不成“十”字型而成“丁”字型,因“十”与“失”谐音,为军事城池所忌讳,“丁”则可寄寓人丁兴旺,城池永固。城门设有内外两道城门,形似“瓮城”结构,俗称“勒马回头”,明通暗塞,暗通明阻,虚实结合,暗设机巧,充分显示了古人在加强古城堡的军事防备功能上苦费心思。
城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历经劫难而得以幸存的“窨子屋”。房屋临街排列整齐,一色三间两居封火墙式建筑,顶部做成迭落形,翘角凌空,有如马头,俗称“马头墙”,近看如“笏板”朝天,古色古香,远观如飞燕腾空,灵动自若。墙上石灰彩饰,彩色花纹框边走线,或精绘花鸟虫鱼,或勾勒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房屋多为八字门楼,门前是青石凿成的三步台阶,门旁各放一石凳,供休憩乘凉。门框上方是匾额,彰显着主人的郡望或家风。民宅平面布置自外而内,大抵先前门,而后前屋、正屋、后屋,每屋之间均以天井相隔。天井用青石镶成,旁边存放一青石长方形防火水缸,龙蟠璃护,玲珑凿就。这些房屋采用优质木材建造,结构严谨,工艺精良,流溢着唐宋遗风,明清风采,记录着古城的沧桑变迁。现存古建筑以陶家大院、科甲第、武举第和两座王氏宗祠(所王和西王)最为完整和最具典型。
古城周围存留的文物古迹,给后人留下遥远的遐想及考古依据,如古城墙、书院、古街、古井、古桥、古墓、古碑等,其中以龙标书院、状元桥、状元墓、状元祠最为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