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脸


    这是一种颇为古老的民俗,究竟始于何时何地,这些从业的老太太们至多只能追溯到她们奶奶的年代,再远的历史似乎无从考证了。
    开脸,也许是最初的称谓,而今,人们称之为“女士整容”。
    按老习惯,女人只有在将嫁时才能享受“开脸”的待遇。主持这项工作的,通常是一位谙熟此道的老妇人。先将草灰涂在将要“开脸”人的面颊上,再用绷在手指间的两根细麻线在脸上来回地夹,绒毛夹干净了,不整齐的眉毛也被修理成柳叶状,于是乎,这脸便算是“开”了。据老太太们介绍,从前,女人一生当中也只有这一次“开脸”的机会。
将这种古老的美容方法从同样古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其“古为今用”,而且成为这些手艺人谋生的手段,则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
    在广西钦州市,就有这样一群老太太在街头巷尾干着这类营生。
“女士整容”——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叫法。将这几个字写在纸板上,再用竹竿挂着插在路旁,便算是她们的招牌,或者干脆用红油漆写在墙上。在较为偏僻的巷子里,在某个破旧的墙角,一只篮子,两把椅子,便是他们全部的“行头”。 
    说整容其实有些过分,讲美容似乎更为贴切,但大家都这么叫,习惯了也无大碍。进出这种场所的妇女,不论是年龄上,还是职业上,都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阶层。也许是上千年遗留下来的规矩还没有完全根除的缘故吧,姑娘们一般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来“开”过脸。把地点选在偏僻的小巷子里,看样子不只是为了省几个房租钱。因此,在我第一次去采访时,不论是整容者还是被“整”者,都表示出极大的不欢迎,有人甚至用方言骂我,幸亏我当时一点也听不懂,也就稀里糊涂地宽容大度了一回。
    一般说来,“整”一次容只收费5元,这是现行的牌价。用细丝线从脸面到后颈根全部“清扫”一遍,大致要用一个小时,按每天8小时工作计,一天满打满算能挣40元钱。但老太太们往往是等人的时候多,工作的时候少,平均算来,每天能有15元钱的收入也就不错了。除去工商费、房租费等开支,老人们每月的收入也就在300元上下。
    “姐姐,整容吗?”老太太们经常在门口这样招呼生意。依当地的习惯,“姐姐”便是女人的代名词,没有年龄界线的。有时候,三、五个人在门口招呼,只来了一个顾客,老太太们也不争,互相谦让着,透出一种纯朴的民风。
    我问过那些被“整”过容的妇女,大家都说感觉很好,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疼。而且,做过一次以后便想做第二回,时间隔久了还有些不舒服。这倒有点象男从们抽烟,也上瘾的。
    几个月来,一有时间我就往那些地方跑,时间长了,老太太们也变得和善了,拍摄计划也得以如期完成。
    在做这组照片的同时,我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一种保持了上千年的风俗,终于有一天被打破陈规,是什么在起作用呢?

开 脸(一)"姐姐,整容吗?”老太太们总是这样在街口招呼着生意。

开 脸(二)一根细线,牵扯着一段千年的历史。

开 脸(三)“不准拍照!”老太太的态度异常坚决。

开 脸(四)方法虽然古老,美容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开 脸(五)只要走出这条小巷,姑娘便不再为自己的美丽而遮掩了。

开 脸(六)每天收一元钱的工商管理费,她们说“太多了”!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