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之游

  唐诗一卷,我爱读张继的《枫桥夜泊》,到苏州一游,最爱看的还是寒山寺。只是到苏州后,朋友建议游苏州的多种方法里,寒山寺始终在其中,是不能或缺的景点。于是不管深冬的雨雪阻挡着行程,我还是一人来到枫桥,听那一声沉沉的钟声。
  如不到寒山寺,则不算苏州客。因为,寒山寺和苏州园林一样,都是姑苏的象征,苏州人的骄傲。用现代时尚的说法,是一张苏州的名片,上面写着张继的诗。张大诗人不多产嘛,查了一下,有名的就这么一首,那个诗歌的盛唐,张继凭一首诗获得了后世人的爱戴与景仰。所以,寒山寺之游,有多种玩法,第一就是去看张继的塑像。此刻的张继一脸醉态坐在枫桥边,那一脸悠然自得的样子让风雪中的我真想也与他坐在一起,读大运河上的渔歌,读夜来船只的桨声。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寺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当年途径寒山寺,满怀旅愁触景生情的写了下《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寺以诗名,传播中外。
  第二种玩法,就是要看枫江。枫江水波不兴,只有静静的落雪让江水添了一层溥溥的愁绪,那是张继的的韵脚。枫江之上的枫桥,陈旧了些许,苍老了些许,仍然拱立在枫江之上,连接起寒山寺的路,让游人寻找到古苏州的妩媚与多情。只是清规很多的寺宇,容不得多情的诗人爱上苏州的美女,夜晚来得很早,听到夜归的船声,就是现代的人,也会多多少少滋生愁绪。
  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原居住于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中。这幅石刻画是一种意笔画,寥寥几笔便刻画出他们两人春风满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的神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大殿前院两侧,有6棵五针松,就是日本爱媛县各界友好访华团的朋友们于1976年4月10 日下午栽种在该寺的,这树是在日本爱媛县生长的,日本叫:“五叶松”,当时已生长了五年。大雄主殿的右侧悬挂着一口日本友人于清末送来的支那铜钟。钟面上镌有记述铸钟缘由的铭文。此钟一式共两口,一口悬在日本馆山寺,一口送来寒山寺。
  藏经楼系原来收藏陈放经书处,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钟楼为二层,八角。楼下石碑为重修寒山寺时所立,正面碑文为程德全所撰,碑的背面刻有重修寒山寺时募捐者的名字和金钱额。传说张继诗中的钟就是悬于原来这里的钟楼楼上。但现在的钟楼建筑和这里的钟都不是唐代的了,现在这口钟是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铸的,距今有9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钟楼是解放后按原样修复的。
  诗人张继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不得而知,夜晚翻到苏州传说,才大略懂了点诗人张继的行踪,是去唐时首都长安(今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
  寒山寺的碑廊里嵌立着宋明以来历代名人唐寅、文征明、康有为、罗聘等的诗词碑刻多块,其中最著名,也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碑。张继诗石刻始刻于宋朝宰相王珪,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姑苏才子、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存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延请著名书法家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此碑成为他的绝笔之作,弥足珍贵。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听着这首由陈小奇根据《枫桥夜泊》诗意发挥想象力创作、由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于夜晚来寒山寺,是另类玩法。此刻的寒山寺处在一种静穆中,风也停唱,雪也停落,只是那一江的渔火,仍然在市声中闪烁。如果有好朋友,把酒带到人去船空的乌篷船上,又是一番怎样的心境?
  枫江第一楼原来该寺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这幢建筑是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时,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花篮楼”移建于此。花篮楼,在建筑风格上,与众不同,有其一定艺术价值。这样大的楼房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承受着全楼的重量,而一般的楼房,起码要有四根以上的柱子。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

 

寒山寺门外的枫江

寒山寺门外的古桥

寒山寺门外的古亭

寒山寺诗人张继雕像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