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乌镇

  春天的脚步已远,我来的时候,已是冬天。江南的柳丝虽然仍在诗意地摆动白居易的诗句,我却看不到草长莺飞的梦。我是个喜欢闲走的人,一个人背着背包,带着简单到可以淘汰的摄影设备,便冲着乌镇来了。
  乌镇两个字像是浮在水中,从照相机的取景窗里,我看到烟尘般的雾,正悄悄把乌镇的一月二十日这一天包裹得严严实实,我无法撕开水乡的面纱,简单地阅读这个看似简单的水庄。乌镇的乌字,襄括了这里的美,陈旧的石头上重迭着同样陈旧的足音,行人穿梭其间,我闻到了时光的味道。
  江南妹子窈窕的身段,印在乌镇的水里,倒映出一朵朵莲花般的笑容,只是这笑容也像乌镇的美,总显得水墨十分,不太灿烂。或许与我头上的阳光被浓密的云雾省略,或许含蓄正是这样的美,因此,当我站在穿着蓝印花布衣裳的女孩前,我是不敢轻易取出身边的相机,我怕那六十分之一的闪光熄灭了眼前的一切,这就是梦一样的乌镇给我最初的印象。
  女孩担水、洗衣都不忘看一眼水中的自己,那是一面天然的镜子,水中的倒影现出了短短的小袄,衣襟上别着一枝梅花。记忆中的课文里有过乌镇女孩子的装束描述,说是下身是宽大的裤脚,只是现在都未能见到了,到是腊像馆里的作品中,还见宽大的衣袖在闪光灯下迎风。更多的女孩都撒离了桑树园,工业喂大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她们采摘桑叶的灵动的十指,需要她们眺望鱼船归来的深情脉脉,需要她们清澈如水的注视。未绣好的百子图都留给了上了年纪的姥姥们,已经上色的蓝印花布悬挂在风中,成了让远客欣喜不已的景物。
  我站在乌镇蓝印花布的作坊前,心里的震撼还是不能言说。乌镇人将染好的蓝印花布挂在太阳底下晒的情景确实叫外地人感到惊奇,一幅幅蓝印花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而当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悬挂着的布匹们则跳着优美的舞蹈,一眨眼工夫就能飞到天上去的感觉。蓝印花布,江南最普通的布料,真的贯穿了江南女孩子的一生呢,它们是江南女孩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晨光初照,一户人家的女人生下一个女孩子,睁开小眼,咦呀,刚刚出生的小女孩子第一眼就看见了帐幔,妈妈亲手做的帐幔,蓝印花布的帐幔,开满浆瓣头草茨菰花的帐幔。那些蓝草染成的青青蓝色呀,把小女孩子的眼睛都染蓝了。出生以后本该哭出声的江南小女孩子,因为第一眼看见的是蓝印花布,她就咧开没长牙的小嘴笑了。小小女孩慢慢长大,她的眼睛里到处是蓝印花布了,妈妈的围裙,家里的窗帘,吃饭桌上的台布,小女孩自己头上小小的头巾---乌镇出产的最普通的蓝印花布,就这样打扮着一个最普通的江南女孩子。十七岁出头吧,小姑娘已经按捺不住爱美的心思,跑到作坊里,三天两天就把印染蓝印花布的技术学会了;有心上人了,送什么给他好呢?就送一块小姑娘自己印制的蓝印花布包袱给他吧!要出嫁了终于要嫁了,嫁给谁呀?就嫁给乌镇西栅的心上人。小姑娘,现在是大姑娘了,乌镇小镇上数得上的美丽姑娘,赶了三天三夜,赶出一整套蓝印花布的物什,窗帘,枕套,拖鞋。眼睛哭出两朵桃花的江南女孩子出嫁的时候也是一身蓝印花布衣裤,配上哭红的眼睛,真是楚楚动人呢!
  江南的诱惑早在一首首诗中,写了桑蚕再写烟雨中的柳丝,写好之后又都专投到江南的报刊,有时甚至在网上划定交友的区域,那就是锁定向往已久的江南,寻找着一个美丽而天真的借口。终于在一个险些落雪的时侯来到乌镇,整个小镇都被一种商业的氛围所包抄。湿漉漉的乌镇尽管还是那样幽暗,姑嫂饼已打上商标,蓝印花布也上了时装,就是迎面飘来的酒香,也都申请了专利。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不变是不可能的,乌镇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用游人的高兴赚钱。先不让你买东西,而让你看,酝酿白酒的木甄子该是百年以上了吧,老板说坏了的甄片一泡就是陈年的酒香。民俗文化馆里的雕花木床,依次摆设,我仿佛看到当年的水乡人家生活的画卷。大作家矛盾先生的吃饭碗还放在原来的餐桌,先生的书房墨香依然,先生家的除了多添一个后人铸上的铜像外,一切都没有变。进入乌镇东棚景区,眼前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让人立即感受到深弄曲巷、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韵味。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仿佛带你回到了100年前茅盾笔下的江南水乡。
  沿着斑痕累累的石板小路,沿街自东向西而行,处处可感受到乌镇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学巨匠茅盾故居,瞻仰革命先驱丰功伟绩;在江南木雕馆、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可领略传统的文化内涵;在蓝印花布染坊里,可买上一尺蓝花布带回家;在曹公生糟坊里,可品尝一杯地方美酒;在这里还可欣赏具有古朴民风的拳船表演,皮影戏、花鼓戏,会让您感受到古镇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古镇藏匿着的万般风情,宛如一本讲述百年生活形态的古书,让人百看不厌。
  翻开《乌镇镇志》,大约在6000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乌镇是一个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一直以水兴镇,以水成市,明清时,这里已是“烟火万家”,宛然城府气象。它古朴、幽静、淡雅,历史上文化荟萃、雅士聚集,素有“郎中码头”之称,沈约、昭明太子、陈与义、茅盾等一大批名人都在此驻足、会友、成长。
  就在离开乌镇的时候,导游说,可以再看一看河两岸的风景,我一转身,就看到一幅水墨画,正在时光的大手笔里轻轻舒张开来。

 

水乡乌镇

停泊在乌镇的小船

乌镇的雕塑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