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渝 生

 

被称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以她那陡峻、雄伟、壮观、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于世。连绵二千五百公里的山体,其势如巨蟒蜿蜒于亚洲中部,故有“莽昆仑”与“亚洲脊柱”之称,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发源地,古人称她为“地之中心”、“通天之山”。历代关于昆仑山的种种神话传说,更为昆仑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19877月,我随边防工作组来到了这一地区,有机会对她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研究,并创作了《昆仑金字塔》、《原驰腊象》、《蠕动的屋脊》、《纯净的高原》等以昆仑山为题材的一组作品。

由于昆仑山盛产举世闻名的羊脂玉、黄金、玛瑙,以及铜、铝、水晶、云母等稀有矿藏,星罗棋布的大小牧场养育着肥美的牛羊,昆仑山的冰川融水灌溉着塔里木平原的千里绿洲,使这一带很早就有人居住。她还是“丝绸之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昆仑山不但没有给这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带来险阻,而且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他们喝着昆仑山流下的水,吃着当地人民种植的粮食、瓜果,并将昆仑美玉带往各地。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民称她为“金山”。为了赞美昆仑山为人类所作的无私奉献,我构思创作了《昆仑金字塔》这幅作品。拍摄时利用早晨太阳低色温阳光刚刚照到峰顶的瞬间,将雪山拍成金黄色,用平均曝光不足4档的速度,造成大面积用黑,并加用偏光镜将深蓝色的天空压暗,放大制作时再将天空加强曝光,以突出桔黄色的山峰,使其既象刚刚出炉的钢水,又象一座闪闪发光的金山。我以色彩来赞颂她的富饶,又寄希望于人们进一步的去开发利用她,征服她。构图时选择两座山峰平均出现在画面中,在阳刚之气中容进阴柔之美,使她象征大地母亲的一对乳峰,用乳汁哺育着人类和大地。

在拍摄昆仑山组照的过程中,我还试图领会一些诗词名句,力图将诗情画意融入其中,使作品成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唐代诗人杜甫曾用“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的诗句,来比喻她的高峻之极。另一位出生于西域碎叶的唐代诗人李白写下“风涛尚相因,更欲凌昆墟”的著名诗句,更有登临昆仑之志。直至当代,毛泽东同志也作有《念奴娇·昆仑》一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阅读这些诗人的名句,领会或借鉴这些诗句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在创作中融进一些诗情,将诗意转化为一种形象记忆的再现,作品中的画意才能源源而来。但摄影的表现形式又完全不同于诗歌,它必须进行一次深加工再创造,它应是一种个体与自然、自己的感受与客观现实的一种融汇。在研究了前人拍摄昆仑山的照片后,我认为:要使风光作品从一般的现实生理感觉上升到“人化自然”,即从第一自然上升到第二自然,必须从她的形、气、动上下功夫。形:即在诸多的山峰中,选择具有典型性和富于表现力的山峰拍摄。气:既要反映出她的雄伟、高峻、挺拔,又要注意她宏观气势和微观具象的结合表现。动:即调动一切手段,将宁静、冷峻的山脉拍活,拍出动感,赋予她生命。在创作中,我发现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具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山峰的神韵。“慕士塔格”即塔吉克语“冰山之父”之意,山上终年积雪不融,冰珠闪耀,她巍峨庄严,纯洁高雅,塔吉克族的男女青年把她看作纯洁爱情的化身。在创作中,我顺着环山的公路寻找拍摄点,但公路只是南北走向,从南北方向看,山的形状都不够理想,这也是一般人经常拍摄的角度。第二天早晨,我离开公路,从乱石堆里向慕士塔格峰的西面走了十余公里,从这里向山峰望去,一个新的奇观展现在我的面前,慕士塔格峰仿佛象一头大象奔驰在高原旷野里,而山的优美曲线,象大自然巧夺天工的一尊雕塑,竖立在世界屋脊的山脊上,这正是我心目中的昆仑山。经过观察思考,拍摄中,在影调处理上,我采用侧逆光,以增强质感。用冷色调的蓝色作基调,以突出雪山的单纯、洁净、高雅,并用三个大的色层次来表现空间的透视感,地面用黑色的直线面,以衬托出山体的优美曲线,并增强画面的稳定感。为了增加动感,我又等了约一个半小时,待山顶冰雪蒸发的水气,聚集成一层薄薄的云雾,随风向西南飘动时,用尼康FE2相机、80——200尼柯变焦镜头,按下了快门,完成了《原驰腊象》这幅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

在此行创作中,我还根据掌握的一些地理科学知识,并加以想象提炼,创作了几幅寄寓性的作品。如我了解到昆仑山形成于距今六千七百万年的新生代,是地球最年轻,也是生长最快的山脉,如今还在以每年0.4公分的速度增长,看起来表面似乎很平静,其内部却聚集着无穷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变化着,我在康西瓦这一地区发现了这一踪迹。以多奇、嶙峋的怪石作为前景,拍摄了《蠕动的屋脊》这幅作品。为了赞颂高原的洁净,批评现代人类对自然界的污染,还创作了《纯净的高原》这幅作品。拍摄时用黄、白、蓝三色处理,以还大地和空间的本来面目,力图给人一种高远、无限、洁静、甜美、透明的视觉效果。本意是让人们去反省,去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

由于此行受时间和交通工具的限制,加之主观认识能力有限,所拍作品深度还不够,这只能是一次尝试和探讨。昆仑山之大,高原风光之奇,创作题材之广,都是其它山脉无法比似的。我愿再次投入她的怀抱,去探索,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