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山 昆 仑 任 纵 横

谈吴渝生和他的风光摄影

吴常云

 

吴渝生,一位中等身材、微微发胖的军人,一位新疆军区后勤部的摄影记者,一位憨厚、诚恳、热情的中年男子,以他对祖国西部这片神奇土地的热爱,以他对摄影艺术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以他对待事业的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终于在他不惑之年到来之际,不仅举办了自己的摄影作品展览,还出版了自己的摄影作品集,以一种另他的同龄人羡慕的卓越成绩,证明了他作为一位军人、一名普通的摄影工作者存在的价值。

新疆——这块尚待开发的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近年来一直是中外摄影家向往的创作“圣”地,每年不知吸引了多少著名摄影家为她消耗多少胶卷。而吴渝生却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自从二十多年前入伍到新疆这个祖国大西北边陲省份后,就象一粒随遇而安的种子,在这块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美丽而又苍凉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他热爱这块奇异的土地,这里有气势巍峨的雪山冰峰,这里有浩瀚博大的戈壁沙洲,这里有柔情似水的高原牧场,这里有婀娜多姿的块块绿洲,这里还有现代都市与江南水乡所没有的粗犷、豪放、激情与野味……

对生活无比热爱的吴渝生自踏上了这块土地之后,就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与她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一无返顾地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块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土地。

我们知道,在当今这个充满了竞争的纷繁的世界上,成功,意味着百折不挠的勇气,意味着奋不顾身的精神,意味着倍尝艰辛的人生,意味着深刻的思考与智慧的迸射……而吴渝生正是攀登于崎岖的通向成功之路上的一位闯将。

吴渝生纵横驰骋新疆二十年,他摄影创作题材是十分的丰富广泛的。从高原风光到民俗风情,从人物肖像到舞台造型,到花卉及风光小品……无不有所涉猎。但不论创作什么题材,都没有离开过新疆这块蕴藏着无穷创作源泉的土地。他把个人、事业与这块土地,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完全融合成了一体。可以说,没有这块神奇、瑰丽的土地,以及世代生活在那里的粗犷、豪放的人民,就没有吴渝生的摄影艺术作品。也可以说,他的所有成功之作,都是从这块奇特的、凹凸不平的土地上滚打出来的,其中幅幅都饱含着各种人生奋斗中的酸甜苦辣。

曾有看到过吴渝生拍照片的人说,吴渝生是“要照片不要命了”。说实在的,吴渝生搞创作还真有一股子“憨”劲。为了更加接近他的拍摄对象,他可以在沼泽泥泞、冰寒彻骨、险情丛生的湖水中长时间跋涉;为了得到一个珍贵镜头,他可以在冰天雪地中连续露宿,不顾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昏厥,不顾野兽侵袭的危险,不顾突发的高烧和冻伤的身体。简直不知道是一股什么样的劲儿,还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给了他如此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边陲地区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是事业心?是责任感?但吴渝生却把这种常人不敢为的近似探险性创作经历,淡淡称之为一种乐趣。是的,这是一种非比寻常的乐趣,一种苦中有甜的乐趣,一种探索与追求的乐趣,一种争斗与奉献的乐趣……

吴渝生已在他人生的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这种成功绝非仅在于他的那股肯吃苦的“憨”劲。道理是清楚的,摄影需要吃苦,但又不仅仅在于吃苦。摄影是一门艺术,它必须具备艺术自身独立的品格。首先,它必须是充满创造性,充满个性的。可以断言,仅有机械的纪录,没有创见,没有个性,没有艺术家感情的释放,就没有摄影艺术。

观看吴渝生的作品,特别是他拍摄的西部高原风光作品,每每都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那神采飞扬、气势磅礴的画面中,总是有着一股难以扼制的激情,从中溢淌出来,强烈的感染着每一位欣赏者。

本刊本期在中心画页刊出了吴渝生的两幅风光代表作品:《昆仑金字塔》和《原驰腊象》,并同时在文字栏目中介绍了他以《我拍昆仑山》为题撰写的创作体会,是颇值一读的。

从该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吴渝生对待创作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在赴创作之前,是要进行认真的案头准备工作的,他翻阅了大量资料,充分了解昆仑山的地貌、资源、历史、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对昆仑山的认识。这就使得他在实地创作中,能透过对昆仑山的表面、感性认识,较为准确地把握住年轻的昆仑山脉的内在特征,运用长期磨砺的摄影技法,拍摄出一些气韵生动、撼人肺腑的风光佳作。

吴渝生,以一个军人所特有的阳刚之气,把自己完全融进了充溢着阳刚之美的雄奇瑰丽、粗犷豪放的西部风光中去了。他拍昆仑山,要拍出它博大恢宏的气势,要拍出它绚丽斑烂的色彩,要拍出它内蕴的力量与动势,要拍出它独立于宁静的天宇中的雄姿,要拍出它纯净无暇的卓约风采……

吴渝生的作品多为彩色片,反映了他对待生活的一种基本感受。他在创作中十分注重色彩与情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注重色彩、光影之间的对比、衬托与谐调关系,尤其注重对色彩这一摄影艺术重要语言形式的探索与尝试。

作为本文的后半部分,我想请大家一同来欣赏刊于本期第24页的《昆仑金字塔》这幅作品。

在这幅作品中,吴渝生用一种异样的色彩和光影向我们展示了昆仑山的光芒四射的魅力,同时表现了他在摄影艺术语言的运用上的功力。

高原的晨光,将两座曲线优雅的峰峦染上了一层熔金般的色彩。在因使用了技法而被压暗了的天空的衬托下,昆仑山忽显出了一派辉煌、壮丽、崇高、神圣的色彩。这神幻般的高原之晨,这被艺术家运用摄影手段合理夸张了的色彩,早已把这终年积雪、寒冷的山峰给融化了,同时也把观众的心给融化了。凝视这光耀慑人的色彩,我们感到的是昆仑山的力量,昆仑山的激情和昆仑山的博大气度。难道,这溢满与画面的激荡之情不正是从艺术家的胸中迸射出来的吗?

恐怕,没有一个美术家敢于如此大胆地设色,把一座寒气袭人的冰峰染成灼热逼人的溶金吧?退一步设想,即使哪位美术家做了如此的努力,观众也会毫不迟疑地得出判断:这只不过是美术家臆造的夸张色彩。

然而,摄影艺术的审美效果就全然不同了。可能没有人会怀疑摄影的瞬间纪实性,也就是它的写真特性吧?正是这可贵的摄影纪实特性,使观赏者确信画面上的形与色都是真实的,即使摄影家对此进行了处理或做了某些夸张,也丝毫不能改变观众对摄影真实性的信赖感。而摄影家正是抓住了观众对摄影艺术作品的这种特殊审美心理,运用摄影艺术语言所能达到的各种特殊效果,使观赏者从中获得一种在绘画中所无法获得的审美快感。

《昆仑金字塔》,它作为一幅摄影艺术作品,使人观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被这强烈的熔金般的色彩所震撼,赞叹人世间竟存在如此壮观绚丽的色彩。在这赞叹声中,无疑包含着一种信赖感。正是这种信赖感赋予了这幅作品以极强的、也是任何美术作品都达不到的审美效果。这恐怕也就是摄影的独特的、而绘画又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所在吧!

其实,这种魅力全然得力于摄影艺术语言的特殊功能。吴渝生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面对昆仑雪峰,他并没有把它们如实地看做冰冷无情的山石,而是把胸中的激情,他意象中的昆仑,通过眼前的色与形,运用摄影语言把它们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而取得了创作上的十分成功。这成功就在于,虽然仍是那两座山峰,但特殊的色彩与光影效果却赋予了它们一种全新的意味,作品的内涵也由此得到了一种令人信服的升华和飞跃。

通过对《昆仑金字塔》这幅作品的分析,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吴渝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已经开始对摄影艺术的特殊语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种不断探索的自觉意识,也使吴渝生的摄影艺术创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正是这种艺术探索的自觉意识,加上肯吃苦的“憨”劲,是吴渝生在事业获得初步成功的根本保证。

这次,吴渝生作品集的出版,可以说是吴渝生对自己从影二十余年的一个小结,也可以说是他今后漫长奋斗历程的一个新的起点。作为朋友,我衷心希望吴渝生能在新疆这块出人才出作品的“沃土”上,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在风光摄影的领域中,取得更新的突破,在今后的不懈艺术追求中,更加注重自身艺术素养的积淀,更加有意识地在创作中注重对摄影艺术语言的提炼与突破,更加注重对自身艺术个性的宏扬,更加注重对自身创造潜能的发掘。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