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造纸术的活化石
位于浙江温州西部的泽雅乡山区,至今还保留着相当完整的传统民间手工造纸工艺,不少村落几乎家家都从事造纸业。中国印刷博物馆专业调查认为泽雅造纸作坊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史料记载,宋宣和年间,闽人为避战乱而迁居泽雅,因这里水力、毛竹资源丰富,逐将闽地造纸术在泽雅落地生根。产品有四六屏、九寸、松溪、长廉、生料纸等。《天工开物》中记载,泽雅产生造纸全盛时期有农6万余人,水碓1500所、纸槽一万多座,晒纸时满山黄金,故名纸山。
|
为著名的四连碓
山里砍来的毛竹,裁成一米左右的竹条,要长时间浸泡在石灰水池中沤,这便是纸浆的原材料。
捣碎毛竹的水碓,充分地利用了丰富的水资源,此起彼伏的水碓撞击声,在深山里显得那么古老而沉重。
浸泡过已软化的毛竹,被捣成纸浆。
当地农民就地取材,用青石板制成的纸槽,在村口村尾到处可见。
将纸浆搅拌均匀,对捞纸工艺质量至关紧要。
巢纸是一门技术活,厚薄均匀是关键。
这里不少妇女是造纸的行家里手。
一天用巢5000张纸,可是个力气活。
晒纸的场面颇为壮观。
整理,打包后便可运出去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