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人生

  亟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地方戏-大平调
  2006年的五一回豫北老家探望老人,在镇上传统的农历赶大集会上,又欣赏到久违了的,由濮阳县大平调剧团演出的河南地方戏--大平调。
我出生、成长的豫北平原,三千多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地方戏曲品种和样式繁多。有豫剧、曲剧、大平调、乐腔、河南坠子等几十种地方剧种。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豫北农村,每当过年、庙会或是固定的农历赶集以及丧俗中都能看大戏。在我的儿时记忆中,除了看露天电影之外,跟着大人看戏是最大的文化活动了。
  大平调的来源说法不一,一九三七年邹少和在《豫剧考略》中说:“梆剧发源于郑卫之乡...豫南有平调、大梆剧。
  在豫北地区,濮阳大平调最为出名。濮阳大平调形成于明朝年间,其分布以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鲁西、冀北地区。大平调的主要唱腔为:“头板”、“二板”、“三板”、“流水板”四大板类。曲牌有《大开始》、《小开始》、《四字开门》、《五字开rT}、《六字开17)5、《五马》、《二凡》、《朝阳歌》、《一枝花》等,乐器有大铙、大钗、尖子号、大弦、二弦、三弦、梆子、笙、唢呐等、大平调在其形成初期,多为灾民谋生而自发组织的小戏班,作“板凳头”演出,它糅合杂技,武术等艺术精华,形成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濮阳大平调因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长期以来深受豫北广大地区群众喜爱的地方戏剧团。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戏曲文化保护观念的增强,大平调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濮阳县大平调剧团也被列为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
  简陋的舞台,经典的剧目,精彩的演出!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