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一个昔日战地摄影记者的画册《老山记忆--王红战地影像》和他今年在平遥的个人同名展览作的序。


序言
巩志明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也是一串没有冷却的血泪。
说它是尘封的历史,是因为已经20多年了,越来越多的有话语权的人,对它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刻意在"忘却"。说它是没有冷却的热泪,是因为这场战争中牺牲的军人是为国捐躯的,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变化,中越关系如何演变,这是铁的史实。这些中国军人的血洒在了共和国的土地上,他们为了肩负起人民子弟兵的职责,永远告别了自己的父老娘亲!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从史料查知:"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奉命,对越军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打击了越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气焰,保卫了祖国边疆的安全,支援了柬埔寨人民的正义斗争。达到了教训越军目的之后,我军主动撤回原防,守卫我国边界。以后,我们又进行抗击越军的进攻,拔除侵占我国边界要点的作战,巩固了作战的胜利,迄1988年底,除在局部的小战斗外,在全线大部分地段赢得一个相对安定的边界。"
     这样的文字,我们普通人看不到什么我们可以记忆的东西和信息,这就是文字的历史的神奇所在,它具有纪录和遮蔽的双重性。可是历史是不容遮蔽的,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种群总应该有属于自己,可以留给子孙的昨天。因为我们无数的今天也会成为昨天,而这些所有的昨天恰恰决定了我们拥有一个怎样的明天?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我以为就是尊重历史,敬仰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人。为此,我不择浅陋为昔日的战地摄影师王红的这册《老山记忆》作序,因为我认为,我们需要正视这些影像,我们应该仰视这些共和国的卫士!
我不愿意再说"忘记过去就意味这背叛"这样的老话,我知道它已经不合时宜。可是,我们真的可以忘记我们曾经经历的一切吗?我们不再说,它们就永远消失了吗?
    《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的作者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美)说:"生活影响思想,思想影响生活。""必须把思想放在诞生这种思想的社会背景即其与具体情况的关系上来加以考察"。我要说的是,影像影响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也影响影像。必须把这些真实的影像放在诞生他们所存在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特殊环境之下考量,只有那样,这些表征那次战争氛围的身躯和面孔才更加让人感动揪心!从这个角度看,《老山记忆》中每个人物,每个场景、每个细节都承载着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氛围和气息,我甚至将之看成是一种精神!而这样的精神气息不是许多肩负了意味的文字所可以肩负的,也是许多有教化意义的表述所远远不能企及的!
     王红不是超人,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地摄影师。因为是军人,所以他必须服从命令上前线。因为是战地记者,所以他必须出生入死,必须到生与死血与火的一线拍照。虽然他荣立了一等功,虽然他因之成为残疾军人,这些都是他昔日的荣光。最为令我感动的是,20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忘记这一切,没有忘记那些长眠在南疆的战友,而且每每忆及这既往的一切,他总是激情难掩,泪水难抑!而今,他终于决定将之出版面世,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让我敬重!
     平心而论,王红的图像带有他那个时代那种经历的人的共同印记,但是,即便是有缺陷的有,也绝对胜过一个完美的无。况且,这个世界真有完美吗?
     许多图文记录在当时看仅仅是即兴式的记录,经过时间的沉淀后它往往就不再是即兴式,即兴的喧嚣沉寂之后,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成为社会发展史,人类文明史的只鳞片甲和重要章节。当然,前提是它要能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因为时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裁决者!我们一定会发现,沉淀下来的记录,影像的份额会逐渐加大,因为只有影像是最原汁原味的,最鲜活的,最具有丰富人文含量和解读价值的信息载体,所以现代社会的一切记录都不可能拒绝影像,惟此我们的记录才会变得越来越可读,越来越形象,越来越真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得感谢王红不仅记录保留了这些珍贵的影像,而且更应该感谢他有勇气将这个个人的财富交还给社会,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做这样有意义的事。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平凡而又幸福的日子,让我们牢记为我们的今天做出过牺牲的所有人,让我们对这些珍贵的影像心存敬意,因为我们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今天的和平!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