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间断的民俗—白府傩仪“拉死鬼”

---河北省武安市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傩仪



      在太行山南端东麓余脉丘陵地带的河北省武安市区北部30公里处,有一个有2000口人,耕地6000亩的村庄叫白府。相传在很久以前,白府村叫百佛村,村名的由来是因为村子的旁边有一个寺庙,寺里有一百个和尚,故又名百佛寺,村子也因寺名叫做白佛村,后演化为白府村白府村有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在每年的正月十七举办傩仪 “拉死鬼”,会让你感受到不同的民俗。
      正月十七下午,(图一)各家各户给其亡故亲人往蒿里山送纸钱搭子。夜幕降临后,(图二)各家户门口已挂灯宠、烧旺火,备好鞭炮除鬼祟。村外低处的武家坟地鬼火点点,阴森可怖!黑压压的人群围在大路口周围,静候死鬼的出现。参加“拉死鬼”的有灯笼队、锣鼓队、扁担官、鬼差、死鬼、路神等。(图三)扁担官作七品芝麻官打扮,坐在四个差役用扁担抬着的椅子上,他负责审判死鬼。
      不一会儿,坟地里响起了鞭炮声,表示死鬼已被捉住。(图四)于是戴白帽穿红坎肩的两个鬼差,一前一后用一条长孝带拉着一个死鬼疾奔村口,与等在那里的演出队伍汇合后一起进村。死鬼头三尺来长的白色尖顶纸帽,身穿白色长衫,画鬼脸。当死鬼逐户从火堆跳过,户主燃放鞭炮,表示鬼祟已除。(图五)火堆将要熄灭时,各户把余灰撒到门前拦住,不让鬼祟进门。(图六)路神有二、三米高,戴相纱,穿墨衫,持宝剑,双眼里安有两只灯泡,闪闪发光。他的任务是在拉过死鬼后再净一次街,彻底驱除鬼祟。最后死鬼被拉到用柏树枝、野蒿等堆成的蒿里山——所有亡灵归宿之处。(图七)鬼差拉着死鬼围着蒿里山转三圈,叩头三次,然后把死鬼的高帽子扔进蒿里山,会首点燃蒿里山,此时火光冲天,纸钱飞舞,鞭炮齐鸣,三眼铳巨大的响声惊天动地,天空中绽放烟花,拉死鬼就在高潮中结束了。
      白府村的“拉死鬼”是一种傩仪,其实质是驱除滞留村中无人祭奠、危害人畜的野鬼,结局是把死鬼拉到用柴禾与纸钱袋堆成的“蒿里山”上烧死。人死后鬼魂归宿蒿里山的观念,早于下到阴曹地府的说法。这充分说明该村《拉死鬼》历史的久远,但具体起始年代待考。但是 白府的《拉死鬼》生命力顽强,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间断,不过“拉死鬼”换名为:“拉走资派”、“拉美帝”、“拉苏俢”等等。白府村傩仪"拉死鬼"对研究鬼魂归宿观念的演变提供了实例。随着时代的变迁,白府“拉死鬼”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所体现的祈祷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的美好向往,以及人们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精神,将会一如既往发扬光大。我们相信, 未曾间断的民俗—白府傩仪“拉死鬼"仍将不会随意间断!

 

图一:正月十七下午,各家各户给其亡故亲人,往蒿里山送纸钱搭子。

图二:各家户门口已挂灯宠、烧旺火,备好鞭炮除鬼祟。

图三:七品芝麻官坐在四个差役用扁担抬着的椅子上,他负责审判死鬼。

图四:两个鬼差,一前一后用一条长孝带拉着一个死鬼,串遍全村各家门口。

图五:火堆将要熄灭时,他们把余灰撒到门前拦住,不让鬼祟进门。

图六:路神最后净街。

图七:蒿里山被焚烧。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