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关注明城墙

    明朝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北京的南城垣从今长安街一线,向南扩展了大约0.8公里,就是今天的前三门大街的北侧。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又对城们和城垣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各城楼增设了箭楼和角楼,同时在城垣内外壁加了一层城砖。整个城垣内外壁均下石上砖,内为土心,墙体通高13.2米,墙底层宽约19.84米,顶部宽为16米。城垣外侧围筑城垛,用来增强城市的防御能力,策应正面的防守。
    明城墙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到了现代,它已失去了防御的功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大部分城墙被拆除,如今只剩下从崇文门到东便门之间的几百米的城墙幸免于难,这就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城墙遗迹。
    从老北京旧照片上看到的这段北京城墙,高傲地显出它的威严,一队骆驼高昂着头从城墙下走过,护城河水中倒映着城墙和驼队。八十年代我到北京时,看到的是护城河变成了一条马路,路北是一片低矮、破旧、毫无特色的民房,在二环路以内,与周边的现代化建筑极不协调。走在路边,你绝不会想到,在这些低矮的民房的背后,居然会有处于窘迫境地的明城墙遗迹。
    两年前我搬到这附近居住,有机会穿过这些低矮、破旧的民房,跨越城墙到它的另一边。这城垣内外宽仅几十米,长仅几百米的区域内,竟有两条胡同,上千户人家在此居住。铁路工棚和崇文门东城根这两条胡同里的民房和单位大多“就地取材”,利用和倚靠城墙建起,墙壁和墙头随处钉着房橼、电线,一大片烟熏火撩过后的痕迹,记录下了人为对它的破坏。城墙内外、上下到处污水垃圾,臭气熏天,每路经这里,必屏息急行,几分钟时间内如同经历一场恶战。环境不断地侵蚀着明城墙的肌体,不断地破坏着这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城垣。残垣断壁的明城墙就象一个沧桑的老人,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苟延残喘,它已年久失修,又受到人为的破坏,濒临倒塌的危险。
去年,北京市政府为了保护明城墙遗迹,抢修这段已被严重破坏的城墙,决定将这里所有的单位和居民迁出,兴建明城墙遗址公园。这对于改善周边的环境,保护历 史遗迹,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是一件大好事。

    国庆节前夕,明城墙遗址公园已经建成开放,不仅改善了周边的环境,对保护历史古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给北京增添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