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印象之塔山篇
安顺是黄果树瀑布和龙宫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是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是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2007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殊荣。
安顺位于中国贵州省中西部,全市国土面积9264平方公里,人口262.43万人,其中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9%面积195平方千米。安顺市是贵州省现有的4个地级市之一,下辖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等县(区)。
明洪武十六年(1383)为安顺州。清建制安顺府。1913年设安顺县。1958年析安顺县城关镇设市,1962年撤市并入县,1966年复设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1月均温5.6℃,7月均温22.0℃。主要有煤、石灰石、硫铁矿等矿产。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花生、烟叶等。为黔滇交通要道和黔西物资集散地,以产三刀(菜刀、剪刀、皮刀)和皮件著称,此外还有蜡染、安酒、布依地毯等。是以航空工业、轻工业、手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商业、旅游城市。名胜古迹有文庙龙柱、安顺龙宫、西秀山七级石塔、王若飞烈士故居等。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近代,是贵州中西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安顺是古代黔中文化的发祥地,有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来安顺的年头不是很长,以前是读书,现在工作。由于工作关系,自己买了个破相机。从买相机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想在工作之余,用相机去记录我曾经读书时走过的那些小巷子,以及那些巷子里的人和事……
第一篇:塔山篇
西秀山白塔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城中心西秀山上,初建于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初为砖塔,明初毁于兵燹。后经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僧戒章重修、崇祯十年(1637)僧圆经复修,清代嘉庆二年(1797年)僧深恒再修,才得以传存。而保留至今的石塔,据塔身北侧第二级的塔面所刻文字载为“咸丰元年普定县邹洪儒重修”。在塔身南侧第二级的塔面上亦有刻石,依稀可识当年重建此塔时的经修僧人、捐银乡耆、砌塔工匠姓名。《安顺府志》载:“圆通寺后文笔,前贤建以培风水者也。由大悲阁后石磴而上,古树槎桠,窄径盘曲,至塔下乃平。春晖明媚,桃李满城,游人瞩目,真不让洛阳之花矣。炊烟之痕,散为游丝,袅袅晴空,与云影天光相荡漾。远视平畴蓑笠,聚影东皋,时有黄鹂飞鸣,助人游兴。回观塔中篆刻,古色陆离,则又贶我文机矣”。现已做景观,四周有景观灯,每当夜晚,景观灯开启,白塔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宛若水晶雕凿一般。
西秀山白塔,为等六边形椎状封闭檐式石塔,共有八层,以白色料石镶砌而成,实心,既无门,也无窗。塔基座是古建筑中所称的“须弥座”,平面为等六边形,每边为3米,周长18米,基座高1.9米,每个角的角楞上雕有龙、凤、负塔力士像。塔身愈往上则逐层收缩,成为宝塔形状,在塔身外壁的六个面上,从下至上刻有六尊佛名,即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清静法身毗卢遮那佛、南无弥勒真佛、地藏王菩萨。每尊佛名下方,分别雕有一尺见方的佛像,其下是同等大小的护法神雕像,整座石塔雕刻形制简洁明快,石料镶嵌密实无间,工艺十分精湛。
贵州地区佛塔不多,西秀山白塔是最典型的代表,对研究该地佛教发展史和佛教建筑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作为贵州屈指可数的古代名塔,被收录在全国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编著的《中国古塔》一书中。
贵州省安顺市现有保存完好的三座石塔:一是西水关熙春公园内的石塔,塔高四米,分六级,小巧玲珑,古香古色,苔藓斑斑,立于古槐树下的石山之上,入夜清风明月,树影婆娑,虫叫蛙鸣则另有一番风情。该塔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如今旧貌依然,算是安顺三塔的元老。二是位于安顺城中西秀山白塔,又叫文笔塔,塔分八级,高十余米,始建于元朝泰定年间,原为砖塔,后用青石按原样砌于塔外,始有今日壮观。西秀石塔,立于西秀山上,古树盘曲,圪立蓝天,古往今来成为安顺八景之一的“笔峰耸翠”一景。古人有诗为证:“何来大笔势摩天,塔建园中望俨然,濡向九霄沾雨露,挥从万象走云烟。”时至今日,西秀山石塔已成为安顺市的象征。三是城西的花山石塔,位于王家庄后山,为七级浮屠塔,建于清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