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老"卷儿皮"
(罗辑)

    偶然的在抚顺市"老摄"李成家里见到了许多老牌子的胶卷外皮,其中有上海、申光、南方、公元、乐凯、还有樱花以及一些不熟悉的国外品牌。不亚于面对一幅老照片的感觉,看到那些可归于古董行列的老面孔,仿佛见到了久违的老友,把我带回到了那特殊的年代,触发起无限的感慨……
    对于当时的摄影爱好者们,每个月几十元钱的工资,除去生活必需的开销,2-3元RMB一个的胶卷,会让你在几个品牌之间拿不定主意,稍贵些的"公元"记得是2元5角,着实让许多业余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呢,因为那是专业摄影师、报刊记者的荣耀。许多人会经过成本核算去购买成盘的大卷胶片,然后在暗室里自己动手分装,所以,那时经常会看到因油漆脱落露出金属本质并仍然在使用着的胶卷外皮。至于照相机,双镜头的海鸥、牡丹,205的海鸥、凤凰、红梅、长城、华夏等也都是名门正派,不但拿得出手,各种比赛中获奖者也大有人在,一个时期国产相机还有过脱销的现象,若有人去上海,亲朋好友会拜托代买4A、4B什么的。那种像拉杆天线般的三脚架,也实在"酷毙"了。还有的人放着定价四角七分钱现成包装的药粉不买,愣是到商店去买什么"米吐尔"之类的东西自己配方。就是那样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还以"卖方市场"辉煌过一阵子。现在,玩摄影尽管仍然是一种奢侈,几个胶卷不过是零敲碎打的小钱,相机、脚架也是买过再买,换过再换,因此才会在二手店里看到并不十分过时的东西,什么F-X、EOS-X等二手店里也见得到。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国字号品牌实用功效越来越小,先后变为收藏对象。
    在相机和耗才的生产方面应该说留下的更多的是悲壮,国内汽车和电视机生产已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光靠扶植大概不行,在适者生存的经济规律下,我们怎样看待双枪赵子龙和他怀中的阿斗呢?作为国人的一员,我们毫无疑问地希望民族工业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因为胶卷市场一旦由国外厂家完全控制,价格天平就会失衡,最终牺牲的还是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一点上看,乐凯的确是坚守在胶卷生产行业无名高地上的英雄,真心希望"乐凯"永远Lucky!
    看到传统相机可用电子后背的信息,使人又想到了胶卷生产厂家,尤其想到乐凯,也许有一天用胶卷拍摄将如铅字印刷一样沦为摄影行业的传统工艺。那么,我知道乐凯有生产彩扩设备并欲在彩扩市场争一席之地的举措,是否有生产电子胶卷、后背的计划呢?彩扩市场已趋饱和,如果在胶卷销量上做文章,让别人的设备为我冲洗、扩印岂不快哉?我认为电子胶卷刚刚兴起,迎头赶上更是即本分又实际的。
    不单单是胶卷行业,在全球经济大潮涌来的时候,民族工业都在经受着考验,尤其WTO的临近,谁想在前面谁才可能走在前面。国产胶卷、相机生产厂原本不止一家,质量都在伯仲之间,然而,缺少的是合作,更多的是自相残杀,却大多经不住"西洋拳"的击打。自家也成了国外同行厮杀的战场。如果当初组成联合也许不是现在的乐凯孤军奋战的局面。竞争要有砝码,一是坚持科技进步:在产品性能上做到理直气壮;二是营销战略:多进行一些促销手段方面的创意企划;三是降低成本:内耗过大是计划经济给国有企业留下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的"小儿麻痹"。四是礼贤下士:就产品来说,如果只给用户选择的权利是不够的,何不给他们一点发言的权利呢?你给外商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没准被重视,若给国有企业出点子不是答非所问,便是泥牛入海。站在当事者的位置换位思考便不难理解,"虱子多不咬,债多不愁",反正不是我个人的事,你比我能,让我喝西北风乎?"阎王爷"好见,"小鬼儿"难搪,如果任其下去,未来的摄影产品市场我们不能接受但有可能成为事实的是我们只能作为用家。保护民族工业不能靠"喊标语",要实实在在的"自我补钙"才行。
    对照过去,我们必须承认,国产品牌与摄影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是一代摄影人的"二锅头",是一种香醇、一种回味、一种眷恋。我对那种"苦乐年华"不自觉的回忆并眷恋着,那是一种时代感,那是一段生活历程,是一个时期摄影文化的写照。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