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立體思維」

 【李元】

 

  隨著攝影的普及,它在現代社會裡的應用價值已經是眾所公認。這認識促進了目前國內對攝影多元性的探索,也引發了所謂「攝影藝術性」的爭論。這發展表現了攝影界本身求進步的認真態度,卻也反映出在擴展攝影新視野的追求中建立具有獨立性攝影思維的必要,使我們對作品的評賞和理論的探討有明確的焦點。

  儘管說電影和攝影都是比較後起的藝術媒體,今天的電影早已脫離了傳統戲劇的局限。但談到攝影,不論理論或實踐,許多人都還是拿它和繪畫、詩詞,甚至文學相提並論,為攝影加上了外來的包袱,甚至臣屬的自卑感。我們往往喜歡引用「詩情畫意」來推崇一些攝影作品。對所謂「攝影藝術性」的爭論,受到把攝影作品與其他媒體媲美的潛在意識所左右,而忽視了攝影的特性和其他媒體不能達到的境界。

  拿它作為人類智慧結晶的代表之一來看,攝影的思維是建立在對事物的觀察和反應。我們對它的探討也應該從攝影作品的實況或特性來著手。我個人認為攝影思維是「題材」、「表現方式」和「題材含義的引伸」三方面的合成。從這三者之間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無限排列組合,建立一加一不等於二的立體思維,為攝影帶來難以概括而論的深度。它最終的價值不在於單方面的運用或與其他媒體的相似性,而應是根據它對特性的發撣方面,攝影作品是否開展了新的智慧領域以及人類更寬廣的視野。

  拿現代商品社會的眼光來作個譬喻,「題材」和「表現技巧」就像「商品」與「包裝」來表現不同的身價,再經過廣告宣傳更可以引伸出使用者的氣派和形像,產生了幾乎與「商品」本身毫無關連的含義。

  在攝影而言,「題材」毫無疑問是最受到共識的。所謂「攝影紀實」的創言就是建立在攝影具有「題材」傳真性的信心。但「題材」在作品裡的意義卻很難與其他兩者分開來討論。當我們把處身在立體空間裡沒有邊緣限制的現實題材,搬進局限的、一定尺寸的照片二度空間時,這過程本身就代表了「表現技巧」的選擇,不同拍攝角度或收錄範圍往往產生不同視覺效果,給題材帶來不同含義的引伸。像很多所謂「抽象性」的實況成像作品往往就是利用「去蕪存菁」的手法與畫面高度平面處理的結果。在目前盛行的所謂「紀實攝影」裡,拍攝者不同或拍攝時間的選擇等不同的主觀意識,往往可能透過鏡頭的運用或拍攝時間的選擇等不同「表現技巧」,從同一題材表現不同的論點,影響觀賞者對題材的瞭解與反應,誰又能說哪一張照片才是真正的「紀實」呢’?

  每個人對於周圍事物的看法都受到個性與文化背景的影響。因此攝影者對題材選擇的主觀行為並不一定為所有觀賞者帶來共同的意義。「題材含義的引伸」往往反因為「題材」與「表現技巧」帶來不同的價值。許多講究空靈的風光作品本身就希望能讓觀賞者有不同引伸的餘地,如照片帶來「百看不厭」或「耐人尋味」的價值。但反過來說,像薩爾加多許多政治意識的「紀實攝影」作品,對「表現攝影」的運用就必須達到「不作他想」的單一性說服力。儘管說前者在文學上常被人形容成「詩情」,而後者表現了「論文」一樣的震撼。但若一張攝影作品的「表達技巧」無法如「題材含義引伸」般表達攝影者原有的意念,而需要利用文字配櫬與說明,它的攝影思維獨立性就顯得欠缺了。

  因為「題材含義引伸」的不同和「表現技巧」的主觀運用,往往可以為「題材」帶來「無妄之災」的褒貶。這情形一方面說明了我們對「題材」選擇應有的警惕性,但也不能因為「題材」的取拾而否定(或肯定)其他方面的成就(或敗筆)。一張雙眼發亮肌膚漆黑的煤礦工作寫照可以被解釋為粗獷豪放的形象,但也會被指責為對形象的醜化。在一些攝影圈裡,有人利用「表現技巧」去表現攝影者主觀意識的「苦味」,但正因為「題材含義的引伸」可以使攝影者與觀賞者由於不同文化背景而產生對題材含義作不同的引伸,「題材」的選擇和他人觀賞時有不同的印象,就變成了攝影者的責任。為求表現一些非主流性的主觀意識,許多歐美攝影者往往利用自己或身邊的親友作為表現這些意念的題材。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可以對這些主觀意識在人生地位與影響作理智的爭討,而不必涉及對「題材」本身作褒貶情性的爭論。

  作為智慧交流的媒體。攝影作品的成敗往往寄託在「表現技巧」的有效使用。但「表現技術」本身卻不能(也不應該)使一張在「題材」或「題材含義引伸」方面沒有深思的作品,達到「一步登天」的身價。很多喜歡求所崇洋的攝影者,往往看中了一些歐美攝影作品的「表現技巧」,沒有體會它與「題材」及「題材含義引伸」之間的關連,囫圖吞棗地引用到「文不對題」的「題材」上去。徒有光怪離奇的外形,而沒有確切的意念和主題。

  正因為攝影的思維有賴於這三方面靈活運用和配合,我們不僅可以體會到一張能使三方面配合得相得益彰的成功作品得來不易,它的價值也很難和其他採用不同手段追求不同配合的作品放在天平上比較。從攝影教育來看,與其利用其他媒體的標準來推崇一張作品的藝術性或某種風格的優越性,倒不如用這種比較聚焦性的分析更能促進攝影的發展和推廣。惟有建立起攝影的「立體思維」,才更能反映出形形色色,多采多姿的人生歷程。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