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乡亲》-2

 《乡村·乡亲》创作感言


     在黄河滩区这片土地上,村民们把黄土当舞台,把蓝天白云当背景,无拘无束、畅快淋漓地进行着他们的本色表演,演绎着他们的性情和历史。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便把目光投入到开封县郊黄河滩区的这片土地上,每到星期天,我就来到这偏僻闭塞小村庄里,与村民们厮混,由于长期接触,我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他们有什么高兴的事儿,会告诉我,让我一同分享。他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也会向我倾诉。他们家里遇到什么困难,解决不了的,我也会利用媒体记者的身份,尽力帮助解决,我们甚至可以在一起大腕喝酒,大块吃肉,有时十天半个月不见,还彼此十分想念。渐渐地,我对这方土地上的人有了深入的了解。
     尽管这里的村民们靠土地为生,收入微薄,没有小汽车,没有洋房,没有高档家用电器,但他们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过着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都市化和现代化似乎与他们无关,老婆孩子热炕头仍是他们生活的主题,,尽管在生活中也有痛楚和不幸,但他们从不缺失对人生乐趣的热望。祖祖辈辈靠土地为生的他们,虽不曾追问人生目的但却恪守民规乡俗,虽不曾具有高深学问但却懂得人伦大道。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他们保持着古道热肠、与人为善、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且每个人都像赵本山一样,有着天然的幽默气质。 由于我们彼此已经非常熟悉,完全没有距离,所以无论我的镜头怎么对着他们,他们都无所顾忌、轻松自在,挥洒自如。大约两年时间的拍摄,完成了这组照片。
     拍摄这样一组反映农民的照片,并非是希望回到千年不变的农耕社会,而是通过对黄河滩区最为质朴的农民群体和他们脚下的黄土地的关照,展示厚土乡民们原始的生命力和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乡情,以及本人对这即将消失的乡村乡情的一种深深眷恋。同时也试图启发对当代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在空前的社会的大发展和经济的大繁荣当中,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为了强化艺术效果,我便通过放大头部的方法,试图营造一种戏谑、调侃的氛围,增加一种漫画般的喜剧色彩。放大头部这种夸张的视觉形式,在中国传统年画中有很丰富的表现形式,在当代绘画中,也是屡见不鲜,而把放大头部这样的形式移植到摄影艺术中,也算是一种尝试吧。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