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

 

数码时代对新闻摄影的新趋势
李洁军

  数码相机在新闻摄影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报纸的新闻大战和摄影记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单是从技术上看,数码相机的出现是对传统胶片相机极大的挑战,数码相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拍摄技术直观可视;图片传输更加快捷;摄影耗材成本降低;图片存储分类方便。数码摄影使摄影记者成为“全天候”记者,新闻摄影的生命在于时效,而数码相机恰恰迎合了新闻摄影的这种特点。其实,从这个方面来看,数码相机只是解决了摄影记者的技术装备问题。我以为数字时代对新闻摄影提出的新要求不应该停留在使用先进的数码相机和手提电脑发稿这个层面,我试图在以下若干方面来看。
  一、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未来新闻摄影的竞争决不是唯器材和唯技术的竞争,而是摄影记者综合素质的较量,这些体现在摄影记者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新闻敏感、从业经验等,真正素质好的摄影记者无论是使用数码相机还是传统胶片相机,他们的“真功夫”则体现在新闻摄影作品上,而不是停留在“唯器材论”的层面。
  二、数码时代的发展,要求新闻记者在更高层面和新的视角把握时代脉络,在研究新闻的选题、价值判断和新闻的深度等问题上下功夫。数字化技术为新闻摄影的技术另辟蹊径,并且在未来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闻摄影的竞争中,摄影技术已经不再是问题,那么对新闻摄影的新要求则体现在新闻应该在更深层面的拓展。我认为最能体现摄影记者这一点的功力是经济报道。新闻摄影对社会新闻的报道手法比较单一,套路不外乎现场内外、连续跟踪报道等,而经济新闻摄影报道则不同,它要求摄影记者关注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的经济动态、经济事件、财经人物、市场变化、金融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用新闻摄影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在经济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上展开。
  三、资讯发达的今天使新闻摄影竞争日趋激烈,摄影记者的数字化装备必须完备,以适应数码时代对新闻摄影的技术要求,它包括:专业的数码相机;内存较大的笔记本电脑,用于快速处理图片;便携式光盘刻录机或MO机,可以随时分类储存数码图片;若干规格的CF卡,可以快速替换数码相机的内存;大容量的无线传真卡(GSM或CDMA),用于快速传输发稿;海事卫星电话使发稿不受地域和无线网络的限制;此外摄影记者更应该熟练掌握电脑技术和网络发稿知识。数码时代的新闻摄影决不是纯技术层面的较量,而是新闻摄影观念、新闻摄影深度、新闻摄影记者综合素质等若干方面的竞争,精彩的新闻摄影作品出自取景框后面的那双犀利的眼睛;出自大脑敏感的思维方式;出自缤纷世界的感悟;出自对新闻摄影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

 

南粤打拐
    2000年4月30日,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分局蚌湖派出所内,被拐卖了一个多月的河南驻马店少年赵扬,与前来寻儿的父亲相见后抱头痛哭。这是广州警方在"2000打拐行动"中破获的第一案。

 

街头擒匪
  1998年5月11日上午,广州流花路。一名便衣警察当场擒获一名在火车站抢劫项链后逃窜的歹徒。广州火车站曾经是全国治安较为混乱的火车站之一。

 

冤家路窄
  1998年5月15日,两名男子在广州大道沙河路段的街道上扭打,路人以为是抢劫,逐与其中一男子奋力将另一男子抓获扭送派出所。据其中的重庆男子称,他是一实业公司的负责人,去年与被抓的这名厦门男子签约做生意,后被厦门男子骗走万元,不料一年后两人在广州街头巧遇,于是有了开始的一幕。

 

一元钱的“战争”
  2001年4月25日,贵州市金关收费站旁,3男1女拳脚相见,扭战在一起。事后,记者上前一问才知,原来是乘车,多收了一元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持不下,于是动起手来。(2001年度全国最佳经济新闻图片评选”(突发类)铜奖)

 

惊弓之鸟
    1999年5月24日,广州市大规模整治街道“三乱”、力争为九运会在广州的顺利举办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这是广州火车东站附近的无证小贩遇见城管执法队,有如惊弓之鸟乱跑。

 

打击色情服务
    2000年8月18日,数百名公安执法人员对广州元岗一带的发廊和出租屋进行“黄赌毒”清理打击,这是在一间发廊里当场抓获的两名涉嫌卖淫嫖娼者。

 

目击第100名帕金森病人“复活”
  1998年10月7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中心成功地利用微电极导航、计算机控制射频针手术治愈第100名帕金森病人。下午5时05分,当射频针射频10分钟后,病人僵硬的左手在医生的引导下可以缓慢地做动作。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中枢系统变性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6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为1%,随着医学科学家对人类大脑的深入研究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以微电极导航、计算机控制为特点,建立在现代神经电生理技术之上,在细胞水平上精确定位定向毁坏脑内异常细胞的手术在国际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8556刀切出中国虚拟人女一号
  我国首例中国虚拟人女一号数据集于2月20日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构建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关键技术在国际领域有了重大突破。“虚拟人数据集是运用人体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将真实的人体断层数据进行电脑处理, 我国首例女性虚拟人标本被切成8556片,每片仅厚0.2毫米。“虚拟人数据集”将广泛应用于医学、国防、航空航天、体育、建筑、汽车、影视及服装等人类活动相关领域。
这是中国虚拟人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军医大学教授钟世镇,毕生致力于虚拟中国人的研究工作,他将血管铸型显示技术应用于虚拟人数据集的建模,解决了目前国际上虚拟人尚未解决的血管显示技术的重大难题。(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非典球迷
  2003年2月15日,正值SARS病毒开始在广州大规模传播,中国国家足球队对巴西国家足球队的比赛在广州举行,广大球迷戴着口罩前往观战。

 

场外指导
  2001年11月12日,深圳,九运会自行车男子4公里场地追逐赛决赛,一名教练员在赛道旁为本队选手场外指导。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