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思考 人性的关爱

-评亢安宁摄影作品《抗争眼神》《浪人》《刮痧》

杨培放<网名:洛神>


    认识安宁兄是从他散布在洛阳摄影在线零散的几个作品开始。最初接触他的摄影作品感觉有种清新脱俗唯美的味道,欣赏的多了开始慢慢地觉得别致雅丽之外似乎还有些什么东西。
    人们普遍有种习惯,似乎关乎人生和生命的思考是大哲们的事,其实不然,人生和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逃脱,必须去面对的问题。而作为摄影师的亢安宁正是通过他的镜头所传递出的震撼心灵的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来唤醒这个社会对生命个体的人道的人性的关爱,这种关爱几乎包含了社会的一切,一花一草,一狗一猫,一个濒临垂危的老人,一个颠簸流浪的浪人,一群用古老方式疗病的患者。
    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抗争眼神》中那位患病老太的眼神中传递出的信息不是恐惧,而是渴望;不是无助,而是抗争。那眼神中饱含的对死神的不苟同,对死亡的不屈从令人震撼。摄影师从不同侧面、不同局部表现出的眼神直逼读者的内心深处,撞击着灵魂,引发出对生命价值的无限思考。而这种创作手段的运用恰恰就彰显出安宁兄的高明,他的作品从不刻意去告诉你什么,而却又无时无刻的在暗示着你什么。
    还原生命状态的本真,解读生命的根本意义,这应该是亢安宁摄影创作的源动力。《浪人》中的那位流浪者面对镜头甚而面对众多观者显得如此潇洒从容。“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没有卑微,没有怯懦。生活的随心随性带来了思想的自由自在。少了世俗圆滑的眼神虽说略显呆滞可却又如此的干净,如此的具有穿透力。这样的生活方式,安宁兄想到了第欧根尼那些犬儒学派的哲人,而我却想起了老庄,想起了竹林七贤。
    那么,我们的世界和他的世界究竟孰好孰坏?
    在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刮痧》中我见到的几乎全是老年人的面孔,鲜有年少者出现,为什么?这或许就是作品所想引发出的思考。是传统医学国术的衰败?还是处于社会弱势的一些老年人面对医院高额医药费的无助?还是社会转型期看病就医的种种无奈?亢安宁的镜头就是这样,始终与社会的脉搏同步,与或火热或残酷的现实融合。关注着普遍人性,考量着人性的刚强与孱弱、真善与丑恶、光明与黑暗。启迪有没有不是他的追求,对安宁兄而言他的作品引发出思考才是他的目的。
    镜头并非无情物,道是无情却有情。在安宁兄沉静而不动声色的镜头后边,有着丰富而充满人性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看不到怜悯,看不到轻蔑与嘲笑,看不到高高在上与盛气凌人。他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平视着他的每一个拍摄对象,去了解他们思想,去融入他们的世界。创作《抗争眼神》时,他与老太朝夕相处几个月,象她的孩子一样和其促膝谈心聊天,以心交心。他还能够整整一年间跟随浪人走街串巷,无论寒暑,与其沟通。以至于多日之后安宁兄再与其相遇时,那位浪人竟不知从那里要来了两个馒头好说歹说一定要他亲口吃掉。可别小瞧了这两个馒头,在浪人眼里这或许就是最高的待友之道。
    三组貌似独立的作品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生命的思考、人性的关爱这条主线将三者贯穿起来。而这条线恰恰就是亢安宁摄影创作的主题,它也已渐渐成为服务于其思想的工具。凸现人文精神,反映人性的关爱,展现生命的伟大,这正是亢安宁摄影创作的最终目标。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着。或许这就是安宁兄所要追求的理想所在吧。
    摄影家迈克尔·科纳说,“我从不随波逐流”。是啊,一个成功的摄影师都会有自己心中恪守的信念,不人云亦云,不漫无目的。亢安宁亦如此。一些在别人眼中来看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他却觉得很重要,做的很执着。
    安宁兄是个很感性的性情中人,至今我还记得我们有次山野采风,居农舍,饮啤酒,聊天至凌晨的那一幕。“感悟摄影,感悟人生”,说起摄影,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啊,由感而悟,由悟而生万物。对摄者,对读者而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次自我心灵拷问的过程。这或许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亢安宁摄影作品所带给读者那其他的什么东西吧。
    瞧,安宁兄正带着相机深入生活,用他的心灵去感悟着身边的一切。
    他,还在路上!

 

抗争眼神

浪人

刮痧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