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幸福”
陈晓琦
在中国摄影众多煤矿题材的图像中,满身煤粉、满脸乌黑、仅露眼白和牙齿,已经成为一种矿工的典型形象,代表着艰苦、危险的劳动和牺牲、奉献的精神,并通过持续的传播,化为社会关于煤矿工人的集体意象。这些图像与不断传来的矿难噩耗相呼应,让人沉重。
胡力很早就开始了对于煤矿工人的拍摄,并用这种图式塑造矿工形象,表达深切关注。
2003年他的矿工专集《掘火者》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他在后记中写到:“他们涌出井口,仿佛一个个泛着乌黑光亮的‘铅雕’,两眼射着冷白色的光。”他这样描述矿工和自己的情感:“他们在百米深的地下挖掘着,而伴随他们的是瓦斯、塌方、煤尘……,他们是最贴近地球的人,在黑暗中挖掘,献给人们的是火和热。艰苦的生存环境铸就了他们的坚毅,生活的重负让他们选择了无奈,坚毅和无奈是我镜中个人情感的倾诉。”最后他发出了深深的祝福:“愿他们都平平安安地好好活着。”《掘火者》可以看作是一部矿工题材纪实摄影的代表性文本。
作为《掘火者》的编辑,当看到这组《幸福》的时候,非常惊讶,揣摩良久:胡力的“矿工”何以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在我看来,《幸福》就是一场游戏,是作者导演的、矿工们共同参与的游戏。故意的“穿帮”点明着这一场景的游戏性质。被摄者面对镜头便正经八百,当起观众或帮手模样生动极了,游戏洋溢着温馨、快乐的气氛,有一种很阳光的情调,还有些许轻松的调侃。这些矿工大部分还是几年前胡力镜头里的那些“坚毅和无奈”的“掘火者”,胡力已经与他们打成一片,此刻与他们共同着游戏的快乐。
当这场导演的游戏以对比并置的形式展开,《掘火者》中的生活记录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种观念的表达,影像具有了更多的象征和隐喻意义。高反差的形象在同一空间中,平行着职业特征和日常生活的双重陈述,人们在视线左右反复移动、人物形象不断重合分离的观看中,油生一种不同以往的复杂的情愫。我觉得胡力把矿工的“职业形象”与“日常形象”并置、对比,是在改变过去那种“典型形象”的表现和思维模式,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校正人们关于矿工的概念,对一个生命和一种生存进行重新观看和思考。
在作品中,背景是重要的图像元素,高反差的背景不仅呼应强化着高反差的人物形象,而且颇有深意。纯白或许是一种无言的表达,也许是他赋予矿工的底色,过去的矿工都在灰暗乌黑之中;如果说艳丽的布景是一种阳光生活的象征,莫如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祝福。
我知道、胡力也说过,他的祝词是:“愿他们平平安安地好好活着。”这部作品的名字叫“幸福”,这些矿工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像普通人一样平平安安地好好活着。一场喜剧性的游戏,仍让我们心里沉甸甸的。
2007年7月于郑州
(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