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古村(一)
 

    2011年9月底,中华青年影像高峰论坛暨中华影像精品巡回展广西站在南宁召开,全国百名青年摄影家走进灵山活动随即展开,各路精英深入灵山各地,以长枪短炮记录下灵山的历史痕迹与精彩瞬间。
    位于广西灵山县县城东郊外8公里的大芦村是“中国荔枝之乡的荔枝村”、 “水果之乡的水果村”。村里村外,从山坡、田垌到农家的庭院,满目果树葱笼,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对于我这位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当进入村中,也不会想象得出那是一个有4200多人口的大村场。
    故老相传,那里原本是芦荻丛生和荒芜之地,十五世纪中期始有人烟,经过先民们的辛勤开发,几度兴衰,到十七世纪初已建设成为有十五个姓氏人家和睦相夕:的富庶之乡,为了使后辈不忘当日的创业艰辛,故而给村子取名大芦村。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那里的民居无不根据地形傍山构建,山环路转,一个个鸡犬之声相闻,守望相助的居民点,还都各有裴人深省的名称,诸如樟木屋、杉木园、丹竹园、沙梨园、荔枝园、茶园、陈卓园、榕树塘、水井塘、牛路塘……等等。碧波潋滟的人造湖前,坦途左右分开,隔岸所见,青砖绿瓦屋脊层叠,鳞次栉毗跌宕起伏的建筑,就是近年来各种媒体揭开其神秘面纱后而闻名遐尔的劳氏古宅群。
    大芦村劳氏古宅共有九个群·落,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到清朝道光六年(1546—1826年)才逐步完成。劳氏先人自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就刻意营造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的优生养息氛围。“艺苑先设”, “健融凌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秀的人才造就,相得益彰,到十九世纪木,人口累计总数不足八百的大芦村劳氏家族,拥有良田千顷,培育出县、府儒学和国子监文武生员10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获得明、清历代王朝封赠。富而思进,科宦之众,使得这个家族的基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扩展。那些宅院,都是在宅前低洼地就地取材挖坭烧砖瓦,而附形造势,蓄水为湖。每当家族添丁,又必定依照灵山传统习倔:,栽种几棵品种优良的荔枝树, 因此形成了现在所见的一系列由六:大小小的人工湖分隔开来,湛水蓝天,绿树古宅相映成趣,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具有岭南建筑风格,荔乡风韵的古宅群。
    古宅群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反弹,给人们留下的印记,不仅仅是一段时光远逝的辉煌。古宅中的文物珍藏,被视为镇宅之宝的每字幅宽1.30>:1.80米, 出自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手迹的“忠孝廉节”巨幅拓片, 以前每逢重大节庆必展让族人瞻仰,: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至今三达堂仍高悬以那个禁鸦片烟著名的两广总督邓廷祯领衔,为道光十七年(1837)劳念宗考取国子监第一名题赠的鎏金“拔元匾”,其意义不只在装点门楣,恰恰道出了古宅中人凭教育兴家,历久不衰的奥秘;各处宅院“官厅” (客厅)格扇门中通年确保完整的公朱子家训》抄件,以及现在已经闲置了的各种款式的轿子和古石磨·、石杵,都折射出他们历来重视耕读文化的影子。
    古宅中人还保留着许多“十里不同风”的习俗。自从明朝崇祯十六年(1659)他们那个在北京兵部职方司主政任上激流勇退的第四代祖劳弦,在渡洞庭湖遭遇狂风暴雨大难不死后,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闺族吃茄瓜粥“以示不忘祖德”,至今不易。而农历八月十八日 “八月庙”的晚上,祖屋镬耳楼后背山参天盖地的樘木古树下,他们世代传授的“老师班”,在天幕月光下,拍击长鼓,表演传统民俗舞蹈“跳岭头”,亲朋乡邻云集,怡然自乐。
    但是,大芦村古宅群积淀的民俗文化,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些传世楹联。据考证,古宅中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世代承传,沿用至今的楹联。古宅中人逢年过节或喜事庆典,总是用鲜墨红纸将传世楹联重书一番,郑重其事地贴在约定俗成的位置上,几百年里从不更改。在我们看来,这是一道古朴清新琳琅满目的民俗文化风景线,可在古宅中人心里的份量,那是先辈的遗泽,情感的寄托。1999年6月,大芦村被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