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西布河的文化源流


  福泉,因张三丰而文化丰厚。福泉山、水城城堡、豆腐桥、竹王城……都是福泉的文化象征。到福泉的人不看这些文物古迹,就等于没有到过福泉。
  豆腐桥,现今叫葛镜桥,是建在哈麻江上面最早的中国古桥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建成。是当时平越卫指挥葛镜倾其家当,花了三十年建成的。当地民间说建设此桥的时候得到张三丰的指点,用豆腐块来砌,因此,“葛镜桥”又称“豆腐桥”。
  葛镜桥桥宽8.5米、长52.7米、高约23米,为三孔厚石墩联拱石桥,而桥拱净跨分别为19.12米、12.3米、6.26米,被茅以升称为“不对称的桥梁,如葛镜桥便缺乏比例有规则的变化。”
  福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儒波给我们参加“五地州七县市摄影联展”的宾客们这样介绍,我是听入迷了。
  次日,吴儒波副部长带我们到凤山西布河去采风,说是其他景点我们在电视上看多了,也比较熟悉,都在城边边上,很方便看,因此就让我们好好的去领略一下西布河边夜郎竹王城的神秘,喜欢洗裸澡的还可以在西布河里自由驰骋,享受一下儿时的无忧无虑和无拘无束。听他这么一说,我们已心向往之。
  西布河是一条蜿蜒曲折、清澈富庶,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河。
  从福泉县城到凤山西布河仅有十多公里路程,很快就到了。我们首先到牛角田,在那里踏着跳蹬横跨西布河,进入竹王村。这个村只有吴、伍、张三姓,吴姓是苗族,伍姓是布依族,张姓是汉族,三姓三个民族在一个寨子里和谐相处、和平共事,一同发展,算是现代版的“桃花园”了。大概是布依族多的原因吧,他们居住的西布河岸上,满是他们崇拜的竹子,有金竹、苦竹、钓鱼竹等,走进里面就是走进竹的世界。布依族有对竹子崇拜的习俗,也许这个因素,那里的人们对竹子格外的关照和呵护。竹王村里面每家门口都有一至二棵橙子树,果实累累的橙子挂满枝头,木结构的房屋干净整洁,寨子后面的山林茂盛。在吴儒波副部长的带领下,我们穿越竹海,穿行森林,翻越巨石,挤过石缝,真正的穿过神秘。
  竹王城离竹王村还有一段距离,要从牛角田往回走。我们从竹王城的东城门进入城池,竹王城的城墙现在只有东城门了,只有从这里进入才能感觉竹王城当年的辉煌。
  竹王城又叫羊老古城,建于汉朝,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虽已面目全非,但孤零零的东城门依然矗立在那里,向世人们昭示着城池当年的辉煌和恢宏。城内五进门布局的王宫遗址还在,明建文帝避朝乱隐身“藏修”地还在,建文帝在城池南面那形如莲花的巨石上书写的“天削芙蓉”清晰可见,立在城池西门口的“日晷”还在,始终兢兢业业的在那里测着每一天的时刻变化,……
  西布河,原叫羊老河,竹王城原叫羊老城也是因河而取的名。据当地人介绍,竹王城当年是比较辉煌和繁荣的,不仅仅是政治上、文化上的繁荣,经济上也相当的繁荣,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羊老鸡场,石板盖房,老奶烤酒,老者熬糖”,由此可见当时的商业是很发达的。竹王城主要毁于“贵州苗民起义”的战火中,自此之后就没有再修复。现在城池内是不多的农户在那里居住,已经没有当年竹王坐镇的辉煌,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平凡而又平凡。虽然他们天天与竹王城打交道,吸着竹王的灵气,看着建文帝书写的“天削芙蓉”,但他们好像不希望城池再有什么辉煌。晒苞谷的老人说:“竹王村办公室都建在河边了,新农村也要埃河边,这样好,我们住这里清静”。是啊,竹王城是应该清静,如果说有一天把竹王留下的城池开发为当地乡村旅游胜地,如果城池里面的人们不求清静而让其清净的话,难度会很大,也很难开发。这大概是竹王城里老百姓们看准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的希望所在,所以他们没有在城池里面大兴土木,他们因此才那样的固守着他们的“清静”。
  竹王城下的西布河(杨老河),戏水的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打着水仗,给马洗澡冲凉的老人怡然自得,老桥与新桥遥相呼应,老桥昭示着西布河的沧桑,新桥展示了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往来穿行的车辆喧嚣,预示着西布河将走向繁荣。
  虽然我们在西布停留的时间不多,对西布河的了解也十分的肤浅,更没有象儿时那样在西布河里洗一回裸澡,但,竹王村的和谐、竹王城城池的恢宏和那西城门日晷的兢兢业业,这些作为西布河的文化源流是真真实实的摆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城池农家

打水仗的孩子们
 

皋阳桥

莲花巨石

日晷

天削芙蓉

西布河二

西布河三

西布河四

西布河一

羊老古城东门

竹林深处

竹王村

竹影婆娑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