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高等教育
--摄影学院部分师生漫谈摘记


    以往人们谈及中国摄影界文化素质不高的话题时,总不免要把中国摄影高等教育的薄弱视为原因之一。有人甚至把提高我国艺术摄影创作水平的希望很大程度地寄托在发展高等艺术摄影教育方面。1996年,由广电部批准,中国摄影家协会委托北京电影学院创办了二级学院--摄影学院,算是多少弥补了我国艺术摄影高等教育的不足。然而学院师生们身临其境又是怎样的体会呢?下面便是学院的部分老师和`97"专升本"班的部分学生一次漫谈的摘记。

学而知不足

    这个班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已经从事了多年的摄影创作,其中还不乏成绩较突出者。然而才短短的一个学期,同学们就深感自己虽"久经摄场",但大都打的是无把握之仗。在诸如照相机、感光材料、曝光控制等这些最基础的方面,存在的误区之多,几乎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甚至是摆弄了十几年的相机,却不会对自己的相机进行最基本的,又是及其必要的性能和精度检测。更不知"调精度不够"这一最易发生又最不易被发现的小故障,很容易会把价值数万元的高档相机的成像质量,降低到不如一台正常的简易相机的成像质量。就此,大家真正找到了我们照片的技术素质普遍不如国外的根本原因。而作为一名高水准的、具有职业素质的摄影师,系统化的、基础性的学习和训练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这些是很难单靠拍摄经验能够完全弥补的。虽然通过作品比较也可知不足,但通过深入学习而可知不足,会更容易使人触及不足之根本。

"摄外之功"的渴望

    "功夫在诗外"几乎成了艺术创作领域的公理,"功夫在摄外"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一点也表现在同学们对于开设非摄影专业课的渴求。如果说上摄影基础课需要推敲盘算,那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则不免多几分兴逍遥浪漫。
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涉猎范围,这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学们不但对开设的音乐欣赏、绘画欣赏、等非摄影专业课抱以浓厚的兴趣,还有机会去旁听电影学院其它系的所有的课和讲座。这对于不能在学院学习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单是在校两年能看到上百部的电影资料,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学生们还可在图书馆轻易地看到德国30年代的摄影杂志等珍贵资料。同学们感到,虽然两年的高等教育不可能使自己变成博学的人,但却可一定限度地摆脱坐井观天的窘境。他们大都渴望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多练就些"摄外之功"。

创建摄影高等教育的施教体系

    因为我国从没有过侧重艺术摄影的高等摄影教育施教体系,所以摄影学院还肩负着创建和逐渐完善这一体系的重任。这是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重要课题,也是在校学生所关心的。因为这个体系到底怎样,将直接关系到在校生的学习效果。`97级专升本的同学大都来自外地,年龄跨度从19岁到40岁;他们别妻离子、不远千里来学习,还要自己支付至少3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来完成学业,如果毕业时没能学到真东西,不但将无法向单位和家人交待,时间和精力的耗费也将是无法弥补的。不管学生的学习积极有多高,要想获得理想的学习结果,还是要依赖于学院科学的、完善的施教体系。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创建和完善这一体系并非易事。其首先面临的就是师资问题,因为目前在中国能胜任高等艺术摄影教育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在摄影基础教育方面,北京电影学院的师资实力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摄影史、分类摄影等方面,学院还要很大程度地依赖社会师资力量。那么目前中国摄影界又有几人能够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将某一类摄影头头是道地讲上半个学期呢?而使中国的高等摄影教育与世界接轨,也同样不易,它同样受制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好在摄影学院的领导已充分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找到了很好的弥补方式,就是在尽力实现高质量的专业授课的同时,再尽力科学地加大非专业课的授课力度,以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艺术视野。其手段之一就是聘请各方面的学者,开设多学科、多方面的高水平讲座。这种"面性"的施教方针无疑是适合中国摄影现状的一条好路,走好这条路,势必将对提高中国摄影界的素质起到一定的作用。而`97级专升本的同学也对这一施教方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又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些许希望。因为好的教育体系与好的学生永远是不可割裂的。而在如此物质化和功利化的当天,还能有一些成年人付出很大的精力和物质代价来接受摄影高等教育,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学院不是出成就的地方

    谈到学生应怎样处理好在校期间学习和创作的关系时,摄影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宿志刚先生讲:学院主要是学习的地方,学生不要把过多的经历放在出创作成绩方面。尤其是有了一定创作经历的"专升本"班的同学更应注意,否则将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期间应潜心打好各个方面的基础,而不应在创作方面急功近利。摄影创作依赖于现代科技,它来得快,创作还中存在着较大的偶然性,所以一个人若想拍出几幅说得过去的所谓的作品,是件比较容易的事。这种诱惑自然有利于摄影的普及,但也带来了不重基础,不能深入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这一直影响着中国摄影的发展。而摄影学院主要是打基础的地方,急功近利的心态首先应在学院有所校正。
    总之,对于提高中国摄影界总体水平来说,摄影高等教育同样很难起到"速效救心"的作用,但从摄影学院踏踏实实办学的心态和致力于创建科学的摄影高教施教体系来看,中国艺术摄影高等教育的前途似乎已有了一线光亮。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