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照眼

    即使来到一个非常“出片”的地方,也不可能时时地地都能够拍到出色的大场景风光照片,此时不妨静下心来关注一下身旁脚下——小处着眼很可能会发现另一个精彩的王国。
    对于遥远的外乡人来说,坝上,这北方高原的盛夏似乎非常短暂,只要你稍不留意,它就会在你的眼皮底下溜走。至于那最适于拍摄的夏的高潮,就更难捕捉了。我曾于10月1曰左右两度领教坝上老熟之秋的艳色,却是第一次投入这夏的热烈的肥胸。已经是7月中旬了,还是有点早,大片的油菜花羞羞答答的显得不大热情。据说最好的时候是7月25曰左右,这是花盛与草旺的最佳结合点。
    到了红山军马场的旅馆已是半夜,但次曰凌晨4点还是挣扎了起来。当来到几公里外的喇嘛山时,天已开始放亮。不曾想,于山腰俯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竟是一派天国圣境般的景色(图1)—晨光微微,低雾徐徐、山峦隐隐、村落朦朦。顾不上多言,大家的眼睛像是沾在了取景框上,不知不觉地、我就已经拍完了五个135反转。为了提高反差,我尽量挑柯达E100VS用。一位影友说“来了十几次,这是上帝最慷慨、最奇妙的一次恩赐,不如换个山头变个角度再拍。”知道低雾维持不了多久就将升腾,匆忙收拾家伙北行。结果吉普车一下子钻进了雾中就再也没出来。好不容易登上了一处高地,不知是高度不够,还是雾已升高,最终也没能跳出雾外再次俯览旁观(图2)。10分钟后,太阳正式露脸,每个人的长长影子都顶了一轮“佛光”;人走影行。影动光移、挺好玩儿的。换上了28—85的变焦头拍了几张自己带“佛光”的影子(图3),觉得今后揭露迷信时,这照片很可能派上用场。实在没的可拍,大家围拢闲聊、我则踏平了一片草,蹲下来向着太阳开始“例行私事”。
    然而就是这一蹲,竟又蹲入了一个比远眺雾景毫不逊色的新境界。
    但见那被露水刚刚浴过的小草们显得格外的精神,叶子间的点点露滴在逆光中闪烁,像是翠的世界嵌入了无数珠的王国;偶见湿了翅膀的蚱蜢和叫不上名字的小虫,或不动声色地继续着昨夜的梦,或懒懒地浸步其间我想这草丛就是它们的大森林吧;而我对于它们,则像科幻电影中的、来自外星的庞然入侵者。尤其精彩的是那两三步一有的草间蜘蛛网,像是这珠翠世界的频频宫阙——辉煌、精致,弥散着理性与匠气。因为它们大都只有巴掌大小,加之平时没有大量露珠的装扮,我简直就没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如果今天若还是高瞻远望、步履匆匆,照样也不会看到它们。我急忙又拿出了相机,装上了近摄接圈,脚步轻轻,时蹲时卧,取景器中被“放大”了的景物和近平地面的视点,令我的身心与这既实在又虚幻的世界完全融和了,以至我这已经有些麻木了的“老摄影”禁不住有些颤抖。这是久违了的一种心情,是丢失了已久的投入和激动。
    起初我把草和露珠都拍得较实(图4),但影像清清楚楚和株株小草那挺直的线条,不大能够表达我虚幻的感受,也更难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面对这幅照片,人们会说我上面的那番对草丛的描述是空穴来风、故弄玄虚,想的和拍的完全是两码事。但拍到(图5)时,使有了一些改善,画面的浪漫色彩和诗意得到了加强。
    获得这种效果的技法很简单,就是让焦点处于画面之外。拍这种照片,能够精确控制虚化的程度至关重要,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单反相机。大画幅的技术相机虽然也可以,但很不方便;光学取景器的相机就无能为力了。尝试虚焦拍摄者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是取景光圈和实际曝光光圈不一样,因景深的作用,会造成取景效果与底片影像的虚化效果不一。杜绝的方法是全开光圈曝光。如果不想全开光圈曝光,可利用景深预测装置使光圈收缩到与曝光光圈一致时进行取景。至于虚到什么程度为好,则是艺术形式语言的处理问题、而不是技术范畴的问题。
    开始拍的几张草间蜘蛛网,同样没有什么突破(图6),实实在在的、像为研究蜘蛛网与小草关系的科研照片。后来发现了一个“懒蜘蛛”织的网(图7),虽然照片的趣味性有所加强,但创造的因素还是很少,如果没有文字提示,恐怕读者连“懒蜘蛛”的趣味都很难感觉到。相比之下,图8、图9大概要好一些。这两幅习作除了逆光暗背景的处理,起决定作用的是小景深的运用。在不影响构图的前提下,控制景深的大小,也只有靠收放光圈了,如果手头的相机没有景深预测功能、会给拍摄带来局限。将一个平凡的小蜘蛛网拍得有点诗意,有点宇宙般的神秘感,后面一幅虽不如前一幅漂亮,但却多了些诱惑和危险的感觉。力争给蜘蛛网注入些许精神,这是当时的想法,但是否做到了、则应由读者评说。
    “小处着眼”获得的大都是小品照片。真君子大气磅礴,如此陶醉于小情小景,这是否有失大丈夫气概呢?就此不妨让庄子来回答:“天下莫过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大道无形,何谈万物之大小?道无所不在,形之大小又何干?大丈夫不等于身高马大,小男人不等于瘦小枯干,“小处着眼”的拍摄自然也就不等于小家子气。这本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摄影更多的是发现、选择的艺术,因为它获得形式的途径更直接地依赖于客观实在。就此,在拍摄大场景、经营大景别的作品时,由于包含的景物多,我们又无法挪动一棵树,无法改变一条路的走向,以至使照片形式的变化往往受到更大的局限。“小处着眼”则不然,它使你很容易调动各种因素来大幅度地变换照片的形式,这等于获得了更大的创造性空间。
    当面对一个大场景寻不到好的画面时,就不妨“小处着眼”试一试,没准就来个“柳暗花明”。

bx-1.jpg (29772 字节) bx-3.jpg (42754 字节) bx-6.jpg (42814 字节) bx-7.jpg (43663 字节) bx-9.jpg (19444 字节)
图1 图3 图6 图7 图9
bx-2.jpg (38247 字节) bx-4.jpg (42510 字节) bx-5.jpg (30091 字节) bx-8.jpg (23580 字节)
图2 图4 图5 图8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