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邓伟看世界
作 者:邓伟
出版日期:2001年6月1日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发行部)
ISBN号: 7-80536-859-7
开 本: 16开
页 数: 171页
装 帧: 精装
定 价: ¥258.00

 


世界在每个人的眼中

   1990年,为厂完成环球拍摄世界名人的计划,我到了英国。那一年拍摄工作没有一点进展,而我却很快得为每周三要交给房东的35镑而奋斗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越南人开的制衣厂里熨衣服。每天我都提前一个小时出门,步行去工厂,这样可以省下一镑钱的路费。虽然下工时早巳累得腰酸背疼了,但还是咬牙走一个小时的路回家。每每总是到家随便弄点吃的,然后倒头就睡,第二天一睁眼,又得疲于奔命了。有一天下工早些,走回家时正是黄昏,路边一个老式的红邮筒上,几只雪白的鸽子厂扑扇着翅膀,分享着不知哪位好心人留给它们的面包。我本能地立刻想到把这幅画面拍下来,然而为生计奔波的打工仔哪里会带着相机上工呢?在这种时候,人是很容易动摇的,因为失去了太多,却根本看不见希望。
   就这么过了一年半,我没能有机会拍摄一位名人。我全部的摄影活动只是在有限的休息日里走上街头,随意捕捉。可以说这本书就从那时起开始创作了。人在异国他乡很容易被新鲜的东西刺激、兴奋,但我并不希望完成一本环球搜奇。无论是人物肖像,还是风景作品,我都力求通过我的选取和处理,使画面产生某种韵味或意味。这对我也是个新的课题,在以前的拍摄中还没有这种意识。
   应该感谢那些街头广告的设计者,感谢走入我镜头的人们:坐在长椅两端的男女,公园里逗笑的小丑,推着小车买完菜回家的老妇人……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并不知道有一个镜头汇对着他们,但是他们和我共同完成了一幅幅作品。尤其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这样的拍摄不断地磨练着我的技艺,给予我自信和难得的创作的快乐。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心的一个岛国。当1993年9月我来到她的首都瓦莱塔,准备为马耳他总理阿达米拍照时,我的环球拍摄计划已经在有序地实施了。由于经费紧张,每到一地只能停留短短的一两天时间,但我要求自己一·定抽空拍摄当地最著名的建筑,拍摄当地百姓的风采。
    到达瓦莱塔的第二天上午,我如约来到总理府,采防拍摄了阿达米总理。中午,走在街头,我注意到这里的民居是一种特有的石头房子,它敦厚的身架足以遮挡地中海午间的阳光,然而女人们却宁愿站在自家门前谈天,并不急于躲进家里去享受阴凉。我举起相机,将这个生活场景摄入镜头,这幅作品后来就取名为《正午的瓦莱塔》。这天的黄昏,在海边拍照时,一个小姑娘大方、热情的眼睛牵引了我的视线。她就是那个《海的女儿》。
    入夜时分,我爬上高高的脚手架,为赚取回程的路费给当地——家中餐馆门前的牌楼上油漆。海风把花花绿绿的油漆吹溅到我的脸上、身上,在这个充满沉沉睡意的静夜里,我却一次次被汗水模糊了双眼……后来我经常会回想起这年9月的这一天,它的忙碌,它的收获,它的苦和累。我愿意收下这——切,因为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这本画册里的作品色彩大多很鲜亮,格调明快,与我的名人肖像摄影作品的深沉凝重反差挺大。我当然希望自己可以驾驭不同风格的题材,但说实话,这种反差要归功于世界原本的精彩。要说我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恐怕就是把这凝重与明快叠加起来。这世界不可能一味地轻快,也不是单纯的厚重,她是多元和多彩的。
    现在的年轻人都愿意多走走看看,他们也比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我觉得周游世界并不是终极目的,在游走中不断思考,探求生命的至真至美似乎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环游世界,但一定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邓伟
2001年5月17日于北京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爵士

学者梁漱溟
 

英国女雕塑家伊丽莎白·弗林克


英国作家多丽丝·梅·莱辛
 

赵朴初居士

哲学家冯友兰

作家阿来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