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梨园

中国摄影报:您怎么会想到拍摄福建的地方戏?
崔建楠:这个专题是从小到大逐渐做起来的。这几年,我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跑遍了福建的乡村,此间用海鸥双镜头相机黑白120胶卷拍我想拍的东西,就是现在这组《千秋梨园》。
中国摄影报:现在福建的城市里,还有看戏剧的场所吗?戏曲演出是否基本转到乡下?
崔建楠:目前福建城市里虽然有固定的演出剧场,但是戏曲演出很少,只有逢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文化节一类的场合才有。但是,在福建的乡村、城镇甚至城市,民间的戏曲演出非常频繁,这种现象要去追寻福建的地域文化,才可找到答案。福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神的地方,因此民间戏曲演出和民间信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某个神要做寿了,村里的老百姓就一定会请戏班来演戏。所以,在福建的乡村,地方戏演出非常频繁。
中国摄影报:现在一些地方的民俗节日,安排的演出都带有表演性质。您拍摄的剧种里,戏曲演员是在节假日才穿上行头,临时来表演?还是以此为生,原汁原味味的地方戏曲演出?
崔建楠:都是真正的戏曲演员身份,有专业剧团的,也有民间剧团的。
中国摄影报:您开始拍摄时,是否采用过抓拍,或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
崔建楠:我基本用两台相机进行两种方式的黑白记录。一是用徕卡M6拍纪实,是抓拍,从不干涉被摄对象,有东西就拍,没有拉倒;二是前面提到的用120相机拍人物。我选择被摄人物的原则是:一定要在他生活的环境里。拍摄前我会在四周观察,寻找需要的环境和情景,等我认为被摄人物与背景都合适的时候,再开始拍摄。他们都很享受我给他们拍照,也已经习惯我在台上台下到处走动,和他们一起吃大锅饭,他们也很乐意和我聊天。
中国摄影报:您目前这样的拍摄方式是如何想到的?您想拍出怎样的视觉效果?
崔建楠:这个拍摄方式对于我是一个学习过程。上世纪70年代,我初学摄影时就用海鸥120相机给家人拍照,这样正面拍摄人物我很习惯。后来特别喜欢美国摄影家理查德.阿维顿的人物肖像,但是我坚持把人物置身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方式。
在现场觉得这个人物有“戏”,和剧团其他的人不一样。我总是在找有意思的人,然后去拍他。我比较注意环境。福建的地域特征是很明显的,比如廊桥啊、民居啊,当然比较多的是在戏台周围。
中国摄影报:您画面中的人物表情都挺自然的。这么多年,您在选择所要拍摄的人物时,有什么原则吗?
崔建楠:凭直觉吧!他们表情自然是因为我和他们都比较熟悉,他们的剧团我去了不止一次,还有就是,我不干扰他们,只是看着他们,在自己认为有感觉的时候按动快门。
中国摄影报:您认为,拍摄地方戏曲时用记录的手法表现适合,还是用艺术创作的手法适合?
崔建楠:我不“艺术”,我只知道真实。看什么目的和什么用途啦。为社会保留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当然还是记录,需要给后代留下在图书馆里可以找到的影像资料。当然,这种记录不是“冰凉”的冷视,需要有感情的交流。希望后代在看到这些人的眼神时,心里哪怕能悸动一下。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