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印记

    澳门是个弹丸之地,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40余万。她以高度发达的娱乐博彩业闻名于世,1999年回归祖国时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2005年,在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澳门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遗名录并重新命名为”澳门历史城区”(The Historc Centre of Macao),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连结相邻的众多广场及20多处历史建筑的街区,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
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祖阁、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道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教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澳门历史城区”是我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更是400多年来中西宗教、文化、生活习惯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见证,是中西文化的大展区。
    澳门“华洋共处,中西合璧”的文化精髓深深地吸引了我。
    1535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开埠,澳门主权渐丧,开始了屈辱的历史生涯。所幸,葡萄牙殖民者并未强行普及他们的外来文化,所以澳门也从未与母体文化割裂开来。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如今,”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行6年多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旅游塔、西湾大桥、2005年东亚运动会体育场馆等众多大型建设项目的落成以及政府即将出台的旧区重整计划,使城市面貌不断改变。当然,博彩业的开放,也为澳门带来了可观的税收,为澳门趋向国际化的发展奠下了稳定的基础。
    漫步澳门街头,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少有趣的街头小景,沉淀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人在街头有如闲庭信步,与香港现代大都会行人来苯匆匆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反差。街巷中还隐藏着众多传统老店,其店铺陈设、经营方式、祖传秘笈数十年不变。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老店(如茶庄、古玩店、中药店……)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经营方式。尽管这些店铺现在大多生意萧条、顾客稀少,但主人却不愿关门放弃。这样的老店铺及其传统工艺在内地早已难觅踪影,也愈显珍贵。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文物建筑中(如仁慈堂大楼)以及主要的街道上都保留着具有悠久历史的小摊档,小摊档与历史建筑、人文生活和谐交融的景象随处可见。反观在内地,很多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此景象早已被”处理”得一千二净了。
    城市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硬要把旧有的东西摈弃,而是要有继承地发展。当某个地’区因为城市化进程而使人们不能保留原有的生活片段,这对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缺憾,对原有居民的感情亦是一种伤害吧!
    时移事易,沧海桑田[我希望能用手中的相机通过镜头将澳门的建设成就、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生活片段如实地保留下来,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