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辉摄影作品欣赏

 

 

荷塘印象
长 弓

    我对荷花的最初认识,是小时吃的一种代乳品——藕粉,从那时起荷花在我的印象里都和吃有关:藕和莲子自不必说;前几年,有朋友将她的花朵切绞成丝,如炒制茶叶一样,将其烘制代茶饮,自以为雅事;荷叶似能入药,我不太清楚功效如何,但荷叶确是做“叫化鸡”的必备材料;至于荷叶柄能不能吃就不好说了,可能是冬季池塘就剩她时,能够吸引些观赏残荷的人,一边吃着“叫化鸡”一边喝着荷花茶,既饱了口腹之欲又清香风雅,这也算跟吃有关了。
    画好荷花不易,但要拍摄荷花的照片就像吃一样方便,尤其数码相机和手机迅猛发展的当下,只要荷花一开,有荷花的地方那就是摄影器材的展览会,其间大叔、大妈居多,这可能是对荷花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好形象难存质疑的缘故。这倒不是说拍荷花的人懒得去判断一个别的题材是否“美好”,而是说荷花代表“美好”的顽固,所以个个都要争做“爱莲者”。
    由于有许多“作品”反映荷花在前,所以大多数人在拍摄荷花时,脑海中早就存有别人的“佳作”印象,无须“创作”,拿出一用就可以。说好听点儿这叫借鉴、学习,其实是自己没有创作这个能力。这也是在荷花旁大叔、大妈们不顾暴晒闷热、粪肥臭气,死等小蜜蜂,猛按小喷壶,拿着反光板,举着背景布在忙活,而少有愿意见新、见奇的年轻人的原因之一。
    同摄影术发明后,一部分画家感到危机一样,在而今数码器材普及,拍摄相对方便的情况下,那些过去被称为“作品”的影像,已经或正在成为大众影像,这使得许多人对摄影的“作品”判断产生质疑,有人认为:现在评价门槛变低了,有人则认为:水涨船高,基数加大自然标准就提高了。我个人认为:同众多艺术创作一样,创作的规律始终没变,现在已经变成大众影像的那些“作品”,也许原来就不是什么真作品!
    潮流易来易去,但愿这起伏涤荡不会影响我们对流动本身方向的判断。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名称备案(京):0272000101200001
ICP备案号:粤ICP证B2-20050250 (粤ICP备09037740号 )  粤公安备案编号:44049002000246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