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消除的影子

——对绘画的借鉴

图、文/陈长芬

ccf-07.JPG (79484 字节)     当我们在艺术的范畴之内,讨论各门类艺术的关系时,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你总可以在它们之间找到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东西。

    对美的向往,是人类的天性。而在美的领域内,绘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从它的起源,还是从它的发展看、它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摄影术的发明人达盖尔是一名画家;而摄影术发明后一段时间的摄影作品也大都是对绘画的摹仿。在当时,摄影作品中以绘画的本体语言为多。比如当时的人物摄影作品与油画肖像作品就没有多大区别。其后的在照片中进行的人物组合,以及有关布局、光线的运用,都没有脱离开绘画的模式。一直到今天,绘画与摄影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今天我们来讨论摄影艺术的时候,如果要完全离开绘画也不太可能。

    今年是哈苏相机诞生50周年。为此,哈苏公司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其中有一项规模很大的摄影比赛,就是要求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以世界著名绘画大师的风范为准则。我并不以为这种形式是当代摄影艺术的什么导向,但它似乎可以说明摄影与绘画在今天依然有着某种特殊的密切联系。也许可以风趣地说:160前的那个绘画的幽灵一直缠绕在摄影的身旁。

    当然,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地弘扬摄影的本体语言、但同时我们也要从绘画艺术中吸收丰富的营养。这之间并不矛盾,因为绘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绘画所给予人类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摄影毕竟年轻得多,比起绘画的历史,它要晚上若干个世纪。所以,摄影从绘画中吸收营养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吸收并不等于照抄、照搬。摹仿作为一种尝试、一种练习是完全必要的,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艺术创作时仍然一味去摹仿,我认为也是没有出路的。

    摄影艺术可以借鉴绘画,但借鉴什么?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借鉴,关键是你怎么去借鉴,借鉴多少,借鉴到什么程度,这需由每个人自己去把握。在对绘画的借鉴中,我们可以从很多画种中学到很多东西。

    对于油画,可借鉴的东西就相当多了。从中国风光摄影的发展中能够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油画的特点。一个是厚重,油彩有一种与生俱来立体容积感;二是对光线变化的把握,比如人们所公认的伦勃朗用光。在高光、立体光和逆光的应用上是令人称道的。我去卢浮宫时所看到的那些名画、曾给我很多启示。中国的风光摄影创作,有一段时间,顺光、侧光运用得多,逆光、高光相对运用得少,那可能是受过时的教科材料指导所致。研究一下近十年的中国风光摄影,如果说有什么突破的话,除了对题材的拓宽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画面中重视了对高光和逆光的运用,从而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厚重感和立体感。实际上,对于光影效果的表现,摄影可以做得比绘画更好,因为摄影对光影的表达更加来得直接。

    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从摄影的色调分离法中看出版画的效果。色调分离所产生的浮雕效果,对摄影来说,现在很简单,运用电脑,按一下键盘就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色调分离,实际上就是筛减了很多过渡的层次,把画面变成色块和线条的相加。

贵州一些作者在照片‘上运用刀刻,这实际上是对木刻艺术的借鉴。

    这都属于表现手法和创作方法的问题,我认为这些创作方法一定要和欲表达的内容相匹配,否则就可能产生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当然,对超写实、荒诞等风格的作品,我不敢尝试,我也从不排斥。

    中国写意山水画对云雾的表现非常巧妙,画中的空白,有时就可被看作云雾,表现得非常抽象,非常的淋漓尽致。写意画,在创作中,作者的手法很灵活,可以完全借助于情绪,在绘画过程中,其笔法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灵活性相当大,所以画中的抽象成份也随之增大。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在我的一些照片中留有大块地黑,这就是一种对中国画的借鉴。中国画讲究留自,但你若想自己的照片有重量感,就需要留黑。摄影在其整个过程中,从生产到曝光,到冲洗,到放大制作,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所以。我认为“黑”是一种艺术语言。绘画艺术恰恰相反,是在一张自纸上作画。我认为,我的这一借鉴是一种相反的借鉴。

    在摄影对中国画的借鉴中。曾出现两种风格。一种是以郎静山为代表的集锦式摄影作品另一种是采用签名盖章、落款题词、做待的做法。对于后一种做法、我们承认确实有一些好的作品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做法也误导了不少人。我第一张发表的处女作《荷花》,就是以摹仿齐白石的国画形式表达的。至今回想起来,二十多年前的这幅作品并不可笑、这是自己在起步阶段、作为习作拍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能总陶醉在习作或摹仿之中,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创作方法和创作题材,找到自己的路子。我看到过很多大画家的习作,比如李可染、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人的……其中还包括大量临摹的东西。临摹,是创作过程的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摄影在开始阶段需要去摹仿,但不能把摹仿和习作都当成自己的创作,摹仿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是属于他人而可不属于自己的,而自己的东西是必须输入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思维的。这就是艺术的价值之所在。我们说,通过临摹和习作这样一个必然的王国,摄影师才能真正进入到创作这样一个自由的王国。

    中国画的签名盖章做法。用在摄影作品中。我认为是可以的。但必须用得恰到好处。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用。也不能随意在照片上题字。如果把书法也当作一门艺术的话。这时所题的字和照片才有可能相得益彰,否则。就可能什么都不是。闹出笑话。当我们玩—种现代艺术的时候,我们要先自问一下。我们自己是否具备这种艺术功力。这是一个值得每位投身艺术的人思考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如果要谈艺术,首先需要谈的是艺术的严肃性。也就是说,我们在提倡借鉴时。我们也必须有一个严肃的态度。

    关于流派的问题,我也想说一点。如果一个人拍了一两张作品。相似于绘画上的某某流派,我们就匆匆把它定为该流派、我认为是很不严肃的。这有碍于摄影的发展。使我们摄影很难成长起来。八十年代有人要把我定义为什么流派、我就坚决反对。在当今艺术的发展中、不过多的去谈流派我认为是很好的。流派,在绘画方面是从文艺复兴后到十九世纪,再到二十世纪谈的比较多;摄影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也分那么多的流派,我认为不是很科学的,会使流派的语言趋向平淡。盲目地追求某种流派,也会耽误一些人,耽误了我们对影本体语言的理解。流派问题不是不可以谈,但过早地把自己置于其中,就可能误导自己。

    我要说,近年来我们的摄影圈子里又多了几只“狼”。就是从绘画、从美术界有一些没有经过专门摄影训练的人,进入到摄影圈子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把这些人称作“狼”。他们对我们这些拿照相机多年的人来说,会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把摄影圈子里在创作上的一潭死水、一种语言、一种模式,变得丰富多样,使我们意识到还有另外的一个崭新的世界存在。它给我们以冲击,给我们增加新的营养,产生新的思考,甚至于产生新的危机感。这些“狼”既有学绘画的,也有从事工艺美术的、平面设计的、雕塑的,甚至园林艺术的。

    所以,我们不要把摄影汉当作一门孤立的、与外界没有联系的艺术,它有它自身的本体语言,但它又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然,借鉴是相互的。由于摄影本体语言的发展,摄影表现手法更显多样,绘画也在不断向摄影借鉴。借鉴的目的是什么?根本还是要发扬和光大,艺术是个人行为,最终还是要体现个性。个性的凸显,才有可能实现摄影创作上的多样化。

 

 

 |中国摄影师|中国摄影在线|读图时代出版社|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为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

《中国摄影师》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中国摄影师》 2000-2007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