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苦行游牧摄影终不悔
阿音一举问鼎徕卡大奖
颁奖现场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给阿音颁奖
2009年 7月25日,北京豪庭大酒店,《2008年徕卡中国摄影师作品展》颁奖仪式现场。一身草原绿的蒙古族摄影师阿音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凭借组照第4季《中国游牧蒙古人》,他毫无悬念地夺得中国徕卡优秀摄影师一等奖。这是今年阿音继获得“中国人像摄影十杰”之后,斩获的又一殊荣。事实上,从2006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大奖出发,短短3年内,阿音在国内和国际摄影战场上,纵横驰骋,一路豪歌,囊括了令国内摄影师艳羡的国内大奖,甚至直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所有之路”大奖。如此战果丰硕,是天上的馅饼专往他头上砸?还是天道酬勤有志者事必成?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专访了阿音。
据了解,《2008年徕卡中国摄影师作品展》,征稿历时1年,经国内4次专家评审,从来自全国各地的33000多件来稿中遴选出80幅(组)优秀作品,并经德国徕卡相机公司在该国聘请专家最终评审出一等奖作品1幅(组),二等奖作品2幅(组),三等奖作品5幅。阿音的组照《中国游牧蒙古人》便是专家首选的一等奖。
那么,这组作品是怎样磨砺而成的呢?阿音向记者娓娓道来。他20年的摄影生涯,起始于用傻瓜相机为牧民拍照,但最终,他将生活赋予他的所有智慧和财富投入到摄影事业中,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摄影家。他是个固执的本土文化坚守者,他立誓要做一个草原的守望者,决心倾其一生心血用影像为中国最后的游牧蒙古人及其游牧文化树碑立传。为了更深刻地了解游牧文化,阿音也开始了游牧生活,他从科尔沁草原举家搬进了中国最后的游牧文化圣地——乌珠穆沁草原。之后,他有五年时间一边拍摄,一边用蒙古文记录整理游牧蒙古人的历史、习俗、生存状态,编撰出版了26本约300多万字的地方志和游牧风俗记。这种丰厚的文化积淀,使阿音的影像具有了很坚实的基础和深度。阿音用镜头在草原深处追寻着中国最后的游牧蒙古人。这时的他就象一只挣断了名利束缚和艺术窠臼羁绊的草原苍狼,拼命游走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日益退化的草原上。无论是春季的沙尘暴里,还是冬季零下30度的白毛风中,哪里有牧民哪里就有阿音的身影。他用中画幅和4x5技术相机、黑白胶片为牧民拍摄了大量的环境肖像。阿音说,他的拍摄“已经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最后的中国游牧蒙古人留影存照,并客观记录濒临绝境的游牧文化。”为了抢救中国最后的游牧文化,阿音放弃了一切陪伴妻儿的时间,彻底撂下了商业影楼的经营,最终,他赢得了20多万张传统底片,赢得了中国最后的游牧文化残留信息的永恒。
面对不断获得的成就,阿音谦虚而又坚定,他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影像却可以使全人类的生命得到永恒。他肩上的担子很重,脚下的路还很长,他会伴随着中国游牧蒙古人坚定地走下去。
(路丽华) |